北京,2025年4月20日——在春意盎然的北京,2025年北京半程马拉松(Beijing Half Marathon)于今日圆满落幕。来自肯尼亚的选手查尔斯·姆巴塔·马塔塔(Charles Mbatha Matata)和苏西·切贝特·切迈梅克(Susy Chebet Chemaimek)分别摘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的桂冠,为这场赛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也同期举行,吸引了全球目光,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男子组比赛中,马塔塔以1小时0分25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他的同胞维斯利·基普科莫伊·耶戈(Wisley Kipkemoi Yego)紧随其后,以7秒之差获得亚军。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塔丘·马斯雷沙·基迪(Getachew Masresha Kidie)获得第三名。女子组方面,切迈梅克以1小时9分07秒的成绩刷新了赛会纪录,将此前的纪录大幅度提升。本次比赛于上午7:30在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鸣枪起跑,终点设在风景宜人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Olympic Park Central Area)林荫大道。共有2万名跑步爱好者参与了此次盛会。
据《北京新闻》(Beijing News)报道,本届半程马拉松的预注册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69879名跑步爱好者报名。其中,43.4%的报名者来自北京,56.6%来自北京以外的地区。北京半程马拉松被世界田径联合会(World Athletics)认证为“世界田径路跑标牌赛事”,同时也是中国田径协会(Chinese Athletics Association)认证的A1级赛事,被誉为“一座城市春天的半程马拉松诗篇”。赛道沿途,选手们尽情欣赏了北京盛开的鲜花,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为了帮助选手们创造更好的成绩,本届赛事对17.5公里后的赛道进行了优化,取消了U型弯道,延长了直线距离,以减少能量损耗和配速干扰。同时,赛事还扩大了精英选手阵容,邀请了8名国际男子精英选手和8名国际女子精英选手参赛。值得一提的是,肯尼亚选手基鲁伊(Kirui)在2023年创造的59分37秒的赛道纪录依然保持。
除了激烈的竞技比赛,本次北京半程马拉松还上演了一场科技与体育的完美结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来自中国各地的机器人团队参与了这场特殊的比赛,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最终,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Beijing Humanoid Robot Innovation Center)研发的“天工Ultra(Tiangong 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赢得了机器人组的冠军。据悉,“天工Ultra”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在本次比赛中最高时速达到了12公里/小时。比赛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在专门的赛道上完成长距离奔跑,并进行电池更换等操作,这对其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量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Beijing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Management Committee)副主任梁梁(Liang Liang)表示,本次半程马拉松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一个“测试和验证”的平台。通过比赛,可以检验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量管理以及全身耐力等方面的性能,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新的起点。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制造业、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本次北京半程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也是一次科技创新的展示。肯尼亚选手在人类组比赛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而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则在另一条赛道上展示了科技的魅力。这场体育与科技的融合,为北京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与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半程马拉松举办的同时,上海半程马拉松(Shanghai Half Marathon)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跑步爱好者齐聚黄浦江畔,共同感受着跑步的激情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