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穿越卢比孔河:川普的百日维新

穿越卢比孔河:川普的百日维新 美国头条 2025-04-30
穿越卢比孔河:川普的百日维新

“This is your mission, should you choose to accept it. If you are caught or killed, the Secretary will disavow any knowledge of your actions. You will be on your own. Good luck.”——《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你选择接受这个使命,你将被系统抛弃,你将承受孤立、误解、甚至失败的全部代价。而你,必须独自完成它。

2025年春,川普的第二任期走过第一百天。相比传统政治中的“蜜月期”,他的百日更像是一场突袭任务——没有铺垫、没有退路,充满高压、误读与敌意。这不是一次寻常的百日总结,而是一场美国现代政治史上罕见的改革突围战,是一次对体制惯性全面出击的制度作战。

过去数十年,联邦政府像一架日渐锈蚀却依旧维持表面运行的庞大机器。层层叠叠的冗员、年年递增的预算、习以为常的赤字、永无止境的行政拖延……这些问题早已家喻户晓,却无人真敢动手。川普在百日之内,就做了别人一个任期都不敢尝试的事。他不是在管理这部机器,而是要打开它、拆解它、重装它。

他与马斯克联手推动“DOGE效率部”,压缩联邦合同、整顿预算流程。他们砍掉的不是救命钱,而是多年养成的惰性。他们取消的不是权利,而是早已无人问责的惯性机制。这不是技术微调,这是制度清洗。

也正因如此,反弹迅速而猛烈。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左翼主流媒体,用尽篇幅构建一个“改革即灾难”的舆论场。《纽约时报》高呼:“80年来最低的百日支持率”,《华盛顿邮报》声称:“史上最不受欢迎总统”,民调数字反复被放大,标签不断被刷新。

但这些民调是如何得出的?《华盛顿邮报》的调查样本包括729名根本没有参与投票的人,最终计算出“39%的支持率”——这不是民意反映,这是政治造势。他们回避现实,回避苹果5000亿美元投资、回避NVIDIA 5000亿美元德州投资建厂,回避Eli Lilly 1.3万个制造业岗位、回避本田将思域混动车产线迁回漂亮国的事实;他们看不见改革带来的边境秩序恢复,看不见联邦机构重新接受审计与压缩。他们关注的不是国家是否重新运转,而是改革是否触动了他们所熟悉的旧秩序。

但川普不是来取悦他们的。他上任第一天起就清楚,这将不是一场掌声密布的远足,而是一场深水区的搏杀。他不讲渐进主义,也不玩流程主义,他选择了用最快的时间,动最深的结构,做最难被接受却最必要的手术。

这一点,也正是历史意义所在。

想想1980年代的撒切尔夫人。当她砍掉补贴、压制罢工、私有化国企时,全英国都在反对她。她被骂作“铁血破坏者”,支持率低迷,媒体恶评如潮。但她没有退,她坚持了十年,最终重建了英国财政、重启了市场信心。她的名言——“如果你想取悦所有人,那你最好不要搞改革”——如今正是对川普最贴切的注解。

川普的改革在百日内已显现结构性动能:DOGE改革初步重塑政府支出逻辑;TRADE政策逼迫跨国企业重新布局生产链;边境非法越境锐减,国门再次具备国家属性。这一切,并不完美,但方向极其明确。

这场改革不会轻松。它仍将面临建制派阻击、媒体围攻、市场波动、法律挑战,甚至来自内部的妥协诱惑。但改革从来不是短跑,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注定牺牲、注定误解、但更注定必要的政治战役。

马斯克和川普的组合,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强攻型改革结构:一个有政治权力,一个有执行模型;一个不怕得罪人,一个不怕撞体制。他们不完美,却足够真实。他们有瑕疵,却有承担。他们不是来修补旧梦的,而是来打碎幻想、重新编排现实的。

百日之内,美国社会的“方向感”正在悄然逆转。2024年底,在Biden执政的最后阶段,全美只有28%的人认为国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超过67%的人认为国家“正在走错路”。而在川普重返白宫后的三个月内,这一数字升至43%。也就是说,超过四成的美国人重新相信国家在往“对的方向”走。这不是情绪的回暖,而是方向的回归。这项“国家走向”指标,在历届大选中被证明是胜负的风向标——比任何支持率更能反映人民是否看见希望,是否感到国家在动。

这一百天,不是一次“执政起步”,而是一场艰难的“秩序重启”。它不是政治传统的延续,而是对政治传统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维持现状是最安全的选择。媒体会支持,华尔街会安心,建制派也乐于观望。但DJT没有选择这条路。他选择了一条没有掌声、没有铺垫、没有后路的方向——直接进入权力最顽固的核心,用政治的铁锤敲击制度的沉默。

这是一场真正的孤勇之战。他既不是来迎合民调的,也不是来安抚利益的。他的第一百天,就像一场投石问路,却不是试探别人,而是试探历史本身是否还有回应。

美国的制度并不缺结构,它缺的是承担。在这个缺乏信念、只剩管理的年代里,改革者已成稀有物种。他们明知动一次体制,要承担多少敌意、多少误解、多少失败的可能性;但他们仍然动了手。

这百天不完美,但足够真实;不宏大,但足够沉重。它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多少支持,而在于它划破了沉睡的体制表层,让所有人意识到:真正的重建,已不可避免。

历史不会在当下颁奖。它只会在多年之后,突然回望——然后冷静地写下这一句话:

在最该动手的时候,有人真的动了手。他没有等一切就绪,也没有等所有人都准备好。他只是判断,是时候了。

正如凯撒渡过卢比孔河时所说:"骰子已经掷下。"(Alea iacta est.)正如拿破仑所说:“你要么登上宝座,要么倒在途中。”(Il faut couronner ou mourir.)

改革的起点,往往不是共识的形成,而是意志的宣告。

这,就是改革真正的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21232?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4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