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新行政令,宣布暂停大多数国际学生以F、M或J签证身份入境哈佛大学。该举措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与常春藤盟校矛盾的最新升级,也在舆论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梳理事件来龙去脉、禁令核心内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事件背景:法院禁令遭遇“绕行”式反制
时间线回顾
2025年5月中下旬,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曾试图撤销哈佛大学参与“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的资格,意图阻断其招收国际学生的渠道。
哈佛迅速提起诉讼,一名联邦法官随即发布临时禁令,阻止政府撤销其SEVP认证,使哈佛得以继续录取并保留在读国际学生。
6月4日深夜,特朗普总统通过总统令,以“国家安全”为由,再次停止国际学生以F、M、J签证赴哈佛学习,有效绕过法院此前的裁决。
特朗普政府的指控要点
哈佛未按要求向国土安全部提供国际学生可能涉及的违法或危险行为记录。
哈佛与某些“外部势力”存在密切财政或研究合作,尤其是与中国关系密切。
校园治安问题与对多元文化的过度包容,以及校园内的反犹事件,都被政府归结为“国际学生管理不力”的证据。
哈佛在招生中依然推行“多元化、公平、包容”(DEI)政策,被认为“剥夺了部分美国学生的机会”。
暂停新生入学许可
立即暂停所有持F、M、J签证拟赴哈佛大学的新国际学生或交流访问学者的入境申请,除非国务院认定其“符合国家利益”。
在读签证审查
要求国务卿考虑撤销已经在美国就读的哈佛国际学生签证,具体将根据个人“是否符合国家安全利益”逐案评估。
政策豁免条款
禁令不适用于通过其他学校交换项目(SEVP)赴哈佛的学生。
对被认定为“国家利益”的个人可获豁免。
官方理由摘要
国家安全:指控哈佛与包括中国共产党官员等“对美有潜在威胁”的人员开展合作。
校园违纪犯罪:称哈佛校园“犯罪率上升”且对国际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到位”。
信息披露不足:批评哈佛未向国土安全部充分提供涉事国际学生的违法或安全隐患信息,数据“缺失严重”。
财政关系可疑:仅2020年以来,哈佛从外国政府(尤其是中国)获得的捐赠就超过1.5亿美元,被质疑用于促进“非公开合作”。
反犹事件频发:称校园内多起暴力反犹活动“与部分国际学生有关”,批评哈佛对此未采取足够措施。
DEI政策问题:认为哈佛的多元化招生政策容纳“过多特定群体”,违反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禁用种族作为招生依据”的裁决。
声明与评论
总统在支持文件中声称:“我们欢迎优秀的国际学生,但必须确保他们热爱美国,而非为敌对势力制造麻烦。”
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抱怨哈佛迟迟未提供外国学生名单,要尽快审查有无“激进分子”不宜留在美国。
哈佛大学立场
哈佛方面强烈反对,认为行政令超越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学术自由与结社自由。
校方在声明中指出,国土安全部此前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据”,现行禁令“违反行政程序法”,将继续通过司法手段进行抗争。
哈佛校长和国际学生事务负责人表示:“该禁令让成千上万名已经录取的家庭和学生措手不及,也破坏了美国的国际教育声誉。”
国际学生群体与家长关注
大批中国、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家长与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律师事务所发起联名请愿,要求政府尊重教育途径,停止打击国际生。
若禁令持续,预计数百名刚获录取的国际新生将面临无法按时入学或被迫辍学的困境。
学术界与教育组织声音
多所美国高校校长联名发声明,抨击此举“不利于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并表示愿提供法律援助给受影响学生。
美国教育组织(如美国大学协会、现代语言协会)呼吁立即撤销该禁令,警告将导致“国际学生潮”大幅锐减,进而威胁美国高校的科研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司法进展与潜在走向
目前,哈佛已在第一小时内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提交临时保护令申请,请求封禁行政令执行。
若法院再次发布禁令,政府将被迫停止相关执行;但若法院驳回或延后审理,禁令将进入实质争论阶段,包括对“总统否认入境权力”是否因教育目的而受到限制等核心法律问题。
图源:Harvard
“国家安全”口号下的教育战线
自2017年起,特朗普政府开始强调“中国留学生存在间谍风险”,本轮行动延续了此思路,将“外国学生=安全隐患”挂钩。
然而,真正的情报风险往往更为复杂。以往FBI与DHS报告也曾警示,留学生中确有个别案件涉及学术研究成果外泄,但“一刀切”式的集体禁令难以有效分辨个案风险,反而可能损害学术界长期建立的互信机制。
对哈佛与其他高校的示范效应
目前仅针对哈佛一校下达禁令,理由集中在“未及时提交外国学生名单”与“收受大额外资”。
若该模式被复制至其他常春藤盟校或顶尖公立大学,将触发更大范围的国际生流失。研究数据显示,国际学生贡献了美国高校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经费与项目合作,禁令连锁效应不容小觑。
中美教育与外交博弈的新节点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虽对华关系较特朗普时期微调,但对中国高端人才仍保持高度警惕。特朗普此举有可能被解读为“选举前夕对华强硬”的姿态,以巩固国内保守选民支持。
长远看,中美学术合作或将“收缩再评估”,中国顶尖高校也可能加快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步伐,减少对美留学依赖。
国际学生个人及家庭层面的切身冲击
新政出台后,已获哈佛录取并办理签证的近千名学生面临签证被撤销或入境被拒风险。
家长群体呼吁中介、移民律师团队展开紧急援助,部分青少年在数周内需重新申请其它国家的院校,以免错过秋季学期入学。
另外,已在美并且身份合法的在校生,更需担心续签与实习许可(OPT)等衔接问题,未来就业亦将蒙阴影。
此次特朗普针对哈佛发布的禁令,将“教育开放”与“国家安全”两者推向尖锐对立的境地。支持者认为,这是维护美国利益与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必要之举;反对者则对此举“狭隘短视”,认为一旦国际学生受阻,美国高校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将大打折扣。
🎉【诚挚邀约采访】
🌟人物访谈记者
🌟梁晓轩Si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