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科技大学的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孙皖宁(Wanning Sun)在Pearls&Irritations网站发表题为《澳洲华人拒绝工党的10个时刻》的文章。
全文如下:
自由党不仅没能赢回那些拥有大量华裔选民的边缘席位(他们上次输给了工党),还把一些安全席位变成了边缘席位。此外,在许多席位,自由党的波动幅度远超了全国平均水平。
澳人反对自由党的原因有很多,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澳洲华人虽然也有这些顾虑,但他们的投票似乎主要是为了捍卫自身的政治利益。换言之,在美中紧张关系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再加上澳洲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而中国又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的现实情况,大多数澳洲华人不太可能投票支持一个排华和好战的政党。
基于微信上流传的观点以及与各个华人社区成员和领袖在交谈中得出的看法,我们可以确定至少10个在大选前让澳洲华人社区拒绝自由党的关键时刻。
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10个时刻:
大选前
尽管莫里森没有参加本次大选,但他留下的阴霾仍挥之不去。澳中关系的恶化和AUKUS协议仍是华裔澳人对自由党不满的源头。工党继承了AUKUS,且现在完全认同它。尽管这次大多数澳洲华人投票支持工党,但也认为他们支持AUKUS是一个错误。
2022年5月
在2022年大选失利后,败选的自由党选择国防部长达顿作为党魁。自由党内部审查发现该党存在涉及中国的问题,所以达顿试图修复与澳洲华人选民的关系。但结果是,他从未赢得后者的信任。事实上,达顿的领导反而削弱了部分自由党候选人胜选的机会。Scott Yung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得到了霍华德的支持,且一度试图与达顿保持距离,但还是落选了。Keith Wolahan的败选是另一个例证,他所在的Menzies选区的许多人表示,尽管他们认为Wolahan是一个正直的人,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议员,但他们知道投票给他就等于投票给达顿。
2025年2月下旬
3艘中国军舰在澳洲附近的国际水域进行实弹演习,这给联盟党提供了政治加分的机会。达顿当时指责Anthony Albanese“软弱”,不确定是谁以及何时收到了有关演习的警告。达顿的言论让部分澳洲华人感到惊讶,因为直到那时,他还一直在努力树立对澳洲华人更友好的形象。
2025年4月1日
在围绕中国军舰的争议尚未平息之际,另一艘与新西兰科学家进行联合研究的中国船只一度进入澳洲专属经济区,这又给了达顿一个抨击他“软弱”对手的机会。他对总理的回应进行了抨击,同时声称这艘船在收集情报并绘制澳洲海底电缆的路径图。澳洲华人选民越来越认为,他们开始看到达顿的真面目,他不再假装“友好”。
2025年4月20日
虽然许多普通公众都记得Mike Pezzullo的不当行为,但在大多数澳洲华人眼中,他主要是一个“战争贩子”,一直宣称听到了“战鼓声”。有些人可能还记得,这名前公务员是一位长期坚定的国家安全鹰派人物,希望美澳联盟“进入战争状态”。达顿暗示可能会让Pezzullo重返政坛,这被视为向右翼示好,并引起了华人社区的担忧。
2025年4月22日
韩森(Pauline Hanson)在1996年首次演讲中说的“我相信我们正面临被亚洲人淹没的危险”一直萦绕在许多亚裔澳人的脑海中。因此,当他们听到联盟党与韩森达成互惠协议的消息时,不难想象他们的恐惧和难以置信。在这个消息传出的当天,部分澳洲华人选民已经计划重新规划他们的投票偏好。
2025年4月23日
影子国防部长Andrew Hastie在议会上评论工党“软弱”的国防政策,称这种政策冒着让中国和俄罗斯“把我们当午餐吃掉”的风险。在与达顿的联合声明中,Hastie宣布联盟党承诺在未来5年增加210亿澳元的国防开支,并在之后的5年进一步增加开支,使澳洲的国防开支达到GDP的3%,符合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盟友的期望。这份联合声明完全没有提及中国,但大多数澳人,尤其是澳洲华人,都知道中国就是各党不愿涉及的棘手问题。保守派媒体告诉读者,这笔开支将使澳洲处于“战争状态”。虽然保守派媒体的受众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这种战争言论仍是澳洲华人的焦虑来源。
2025年4月28日
Nine Entertainment的记者Paul Sakkal在《时代报》和《悉尼晨锋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与中共有历史联系的团体‘要求’澳洲华人投票支持Ryan》的文章。文章中暗示湖北同乡会会长Ji Jianmin可能试图影响澳洲大选,而该组织被指与中共机构有所合作。这篇报道让人回想起过去经常被指控为中国影响力代理人的糟糕时光,但这些指控都是站不住脚的。
2025年4月29日
影子内政部长James Paterson不仅被称为自由党的“竞选猎犬”,且在过去3年,他也是工党外交政策的猎犬。在他的老板达顿不得不低调一段时间,以博得澳洲华人的好感时,Paterson似乎可以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时代报》的报道外,The Nightly上一篇题为《中国对志愿者中的青色议员发出红色警报》的文章为Paterson提供了更多新弹药。Paters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出了“深切关注”,并在其官网上的醒目位置刊登了The Nightly的文章。尽管Paterson的言论和《时代报》/《悉尼晨锋报》有关中国影响力的老套叙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件事确实给澳洲华人发出了及时的警告:如果自由党重新掌权,他们肯定会看到媒体和鹰派政客之间的更多共谋。
2025年4月30日
自由党参议员Jane Hume在Sunrise节目中与住房部长Clare O'Neil进行的辩论,上演了自由党疏远澳洲华人的压轴大戏。Hume当时轻蔑的笑着说,在为O'Neil散发传单的人中“可能有中国间谍”。讽刺的是,Hume是自由党2022年内部审查报告的两位作者之一,该报告指出,“党派的代表尤其需要对华人社区的真正关切保持敏感,并确保所使用的语言不会被误解为麻木不仁”。
这颗“间谍”炸弹立刻在澳洲华人选区引起了爆炸性反应。在短短几个小时,Hume就从一个相对不知名的政客变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知名人物。鉴于Paterson和Hastie等同事在公开场合发表过大量鹰派言论,Hume竟在一夜之间登上了最不受澳洲华人选民欢迎政客排行榜的榜首。他们对Hume的愤怒几乎都是发自内心的,任何在微信等中文社媒上花过时间的人都能感受到。之后,有人发表了一封要求Hume道歉的公开信,还有人在change.org上发起请愿谴责Hume。尽管联盟党在大选中失利,但对Hume言论的不满仍在持续发酵。
来自澳洲华人社区的信息是明确无误的:尽管从未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票,但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因此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投票反对可能损害其政治利益的政党。他们不想支持一个不听他们意见、更倾向于利用国家安全作为国内政治足球、容易将澳洲华人视为中国影响力代理人而非享有合法权益的公民的政党。
*本文作者孙皖宁是悉尼科技大学的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同时担任该校澳中关系研究院(UTS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Institute)副院长。自2016年起,她便是澳洲人文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the Humanities)院士,她在中国研究领域因其关于当代中国城乡迁移与社会不平等的民族志研究而广为人知。
孙皖宁的文章涉及海外华人、海外华人媒体和澳中关系,她亦是Crikey媒体平台的常驻专栏作者。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