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市长力推“缓冲地带法规”引争议,宪章权利成焦点

市长力推“缓冲地带法规”引争议,宪章权利成焦点 渥太华新闻导读 2025-05-14
市长力推“缓冲地带法规”引争议,宪章权利成焦点

图源subscriptions.cbc.ca

渥太华(Ottawa)——在对《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的担忧声中,渥太华市长马克·萨克利夫(Mark Sutcliffe)仍坚持推进一项旨在限制在特定社区场所附近示威活动的“缓冲地带法规”(bubble bylaw)[1, 2]。该法规将影响学校、医院、宗教场所等“脆弱的社会基础设施”(vulnerable social infrastructure)周边区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和抗议权利的激烈辩论[1, 3, 8]。

萨克利夫市长表示,他一直在与社区代表、政治家、宗教领袖以及LGBTQ+群体成员进行磋商,以寻求实施一项既能保护弱势群体免受骚扰和恐吓,又能维护抗议权利的平衡方案[1]。他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Twitter)上发文称:“我听到的信息是,我们需要以一种非常谨慎、平衡和战略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社区期望我们捍卫抗议的权利,同时保护脆弱的机构和个人免受威胁和恐吓”[1]。

然而,市府工作人员此前曾表达担忧,认为这项措施可能会使该市面临法律挑战[1, 3]。紧急和保护服务总经理瑞安·佩罗(Ryan Perrault)在一份提交给市议员的备忘录中指出,虽然制定和实施“缓冲地带法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这种做法应以研究、参与和咨询为基础[1]。他补充说,该措施可能会在法庭上受到质疑,因为它限制了个人在城市某些区域进行抗议或示威的权利[1]。

佩罗还表示,尽管针对堕胎服务的安全通道法(safe access laws for abortion services)为潜在的法规奠定了基础,但法院在为此类限制措施辩护和确定其范围方面设定了非常高的门槛[1]。

根据该法规,违反者可能面临高达10万加元的罚款[1]。市府工作人员建议采取“谨慎的做法”,并建议在推进之前进行全面的法规审查,预计审查将耗时约9个月,并可能需要预算来支持咨询工作[1, 3]。

尽管存在担忧,萨克利夫市长强调,任何拟议的法规都必须经过“认真”的公众咨询过程[1]。他表示支持社区的要求,即在允许安全进入学校、宗教场所、医院和护理院的同时,保护《宪章》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和抗议权利[1]。他还明确表示,该法规将继续允许在工作场所进行劳工示威,以及在市政厅、议会、大使馆和其他重要民主机构外进行抗议[1]。

巴拉黑文西区(Barrhaven West)议员戴维·希尔(David Hill)表示,他将在本周四的紧急和保护服务及公共工程基础设施联合委员会(Joint Emergency and Protective Services and Public Works Infrastructure Committee)会议上提出一项动议,指示工作人员准备一份缓冲地带法规[1]。

加拿大公民自由协会(Canadian Civil Liberties Association, CCLA)表示,缓冲地带法规可能会引发重要的《宪章》问题,尽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细节[3]。该协会的基本自由项目主任阿奈斯·布西耶·麦尼科尔(Anaïs Bussières McNicoll)表示,警方已经拥有确保安全进入相关机构的权力[3]。

渥太华犹太人联合会(Jewish Federation of Ottawa)加拿大穆斯林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Canadian Muslims)均表示支持在宗教机构附近实施缓冲地带法规,这两个团体都认为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和以色列随后的加沙攻势以来,仇恨犯罪有所增加[1]。

与此同时,多伦多市长奥利维亚·周(Olivia Chow)也在考虑效仿其他城市,制定类似的法规来保护“脆弱的社区建筑物”(vulnerable community buildings)[4]。然而,多伦多的报告显示,90%的参与者完全反对缓冲地带法规,80%的人不希望在建筑物周围设立任何距离的安全区[4]。卡尔加里(Calgary)目前正在应对一项类似的法规挑战[3, 4]。

有评论指出,这项法规可能会限制工人罢工,因为罢工者可能会被禁止在其工作场所附近进行罢工,如果该工作场所是受监管的场所之一,并且雇主投诉他们是滋扰[6]。

梅特里(Maytree)研究员戴安娜·陈·麦克纳利(Diana Chan McNally)多伦多市政厅(Toronto's City Hall)的一次特别会议上表示,抗议“缓冲地带”将侵犯无家可归者的权利[8]。她强调,和平的公众示威是重要的机制,机构不能免受问责[8]。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subscriptions.cbc.ca/newsletter_static/messages/ottawa-headlines/2025-05-14/ https://www.ctvnews.ca/ottawa/article/mayor-seeks-to-implement-bubble-zone-bylaw-despite-concerns-over-legal-challenges/ https://subscriptions.cbc.ca/newsletter_static/messages/ottawa-headlines/2025-05-14/ https://www.cbc.ca/news/canada/ottawa/mayor-presses-to-move-forward-with-bubble-bylaw-despite-charter-concerns-1.7533947 https://thecjn.ca/news/olivia-chow-eyeing-a-federal-bubble-law-to-make-things-easier-in-toronto/ https://maytree.com/publications/protest-bubble-zones-would-infringe-on-homeless-peoples-rights/ 此内容全部由AI机器人综合以上和网上资料生成,可能有误,请核对。
更多阅读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