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多伦多市议会通过备受争议的“泡泡区”附例,限制抗议活动

多伦多市议会通过备受争议的“泡泡区”附例,限制抗议活动 多伦多要闻导读 2025-05-22
多伦多市议会通过备受争议的“泡泡区”附例,限制抗议活动

图源toronto.citynews.ca

多伦多(Toronto),2025年5月22日——多伦多市议会(Toronto City Council)今天以16票赞成,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泡泡区”(Bubble Zone)附例。该附例旨在限制在宗教场所、托儿所和学校周围的抗议活动。

这项附例规定,上述机构可以申请在其周边50米范围内设立“缓冲区”(Buffer Zone),以防止抗议活动干扰其正常运作。该附例将于7月2日生效,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可续期。

市议员詹姆斯·帕斯特纳克(James Pasternak)提出的修正案将最初提议的20米缓冲区扩大到50米,并获得了通过。市议员瑞秋·切尔诺斯-林(Rachel Chernos-Lin)提出的多项动议也获得通过,其中包括将初始覆盖时间从六个月延长至一年,取消了必须事先成为抗议目标的机构才能申请的规定,以及要求警方支持负责执行该附例的执法人员。

根据该附例,如果相关机构的所有者提出申请,多伦多市政府将限制在宗教场所、学校、托儿所和图书馆等场所外的抗议活动。多伦多市政府表示,需要花费160万加元聘请12名执法人员来执行这些规定,另外还需要20万加元用于公共教育。

这项附例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一些宗教领袖和市议员认为,该附例不足以保护弱势群体,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将侵犯人们的抗议权利。

在今天的辩论中,第11选区市议员表示:“这项附例并没有阻止人们抗议。”市府工作人员最初提出的附例版本是基于请求的系统,允许弱势机构申请在其周围设立20米的缓冲区。要获得批准,机构的所有者必须证明该机构在过去90天内受到了抗议活动的影响。市议员们修改了附例,将缓冲区扩大到50米,并取消了所有者需要证明其申请受到抗议影响的规定。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联盟成员身穿红色服装旁听了今天的会议,他们认为该附例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他们担心人们会因为害怕抗议而停止发声。

支持者认为,这项附例将有助于执法部门清理和保护某些空间,特别是宗教场所,这些场所一直是仇恨、骚扰、恐吓和暴力的目标。市议员们对这项附例的看法存在分歧。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toronto.citynews.ca/2025/05/22/toronto-city-council-approves-controversial-bubble-zone-bylaw/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toronto-bubble-zone-protest-bylaw-1.7540321 https://www.cp24.com/politics/toronto-city-hall/2025/05/22/toronto-city-council-passes-bubble-zone-bylaw-to-limit-protests-around-vulnerable-institutions/ https://ca.news.yahoo.com/toronto-city-council-debating-controversial-090000411.html https://globalnews.ca/video/11191921/divided-toronto-city-council-on-bubble-zone-by-law-proposal/ 此内容全部由AI机器人综合以上和网上资料生成,可能有误,请核对。
更多阅读


+3
1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