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寿也能“感受到”,那最明显的信号就是——饥饿感。最新研究不断证实,那些经常感到“有点饿”的人,可能真的更容易活得久。
饥饿感与长寿的神奇联系
越来越多的科研发现,适度的饥饿并非简单的能量缺乏,而是激活身体潜在自愈机制的关键。它有助于调节免疫、延缓衰老、甚至延长寿命。
1. 增强免疫力
2025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指出,饥饿感本身能影响外周免疫细胞,促使免疫系统进行动态调节。
2. 有助延年益寿
2024年《自然》期刊的研究显示,热量限制有助于显著延长寿命,也就是说,适当感到“饿”,或许是长寿的秘诀。
此外,2023年《科学》杂志也指出,饥饿感可调控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从而延缓衰老。
3. 减缓衰老过程
《自然-衰老》2023年刊文称,减少每日25%的热量摄入(保持七八分饱)可降低2%-3%的衰老速度。
4. 清除身体废物
2017年《细胞代谢》研究表明,短期饥饿能激活“细胞自噬”机制,促进体内代谢垃圾的清除,有助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饥饿感让疾病远离
日本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国”,饮食量少而精是关键之一。许多人在日本就餐常有“吃不饱”的体验,正是这种适量饮食的方式,有助于维持健康。
相比之下,长期吃得太饱会带来多方面健康问题:
如何科学地“吃少一点”
保持饥饿感不等于盲目节食,而是要科学掌握节制方法:
胃被撑大,增加胃液分泌负担
胃酸反流,引起“烧心”
胰腺过度工作,提高患病风险
肠道负担加重,引发慢性病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
过量进食还会干扰食欲调控,导致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
饭吃七八分饱:留有余地,不吃撑
不看手机吃饭:避免分心导致吃多
细嚼慢咽:帮助大脑感知饱腹感
使用小号餐具:视觉上提醒适量
晚餐不宜太晚:合理安排三餐时间,控制晚间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