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微观国际 2025-05-27

人民网发了篇《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人民网发此文,是因当下网络黑话烂梗泛滥,其语义模糊、用词不规范,还暗藏低俗恶意价值观,严重影响青少年。

这些烂梗会污染孩子语言体系、削弱表达能力、扭曲“三观”,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同时,烂梗也破坏网络生态、冲击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中央网信办也在2025年“清朗”行动中明确打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

因此,文章呼吁各方重视,共同守护青少年成长、网络环境清朗及语言文化健康。

对此,我举双手双脚支持。

网络语言不是“无序空间”,文明表达理应成为共识。

正因此,为深入学习与践行新时代网络语言文明建设精神,积极参与对网络文化现象的理性讨论,我撰写本文,以“评论评论”的方式,回应人民网“三评”系列,尝试从话语机制、传播逻辑与现实语境等角度,探讨官方话语在当代网络语境中的传播效果与舆论适配性。

参考资料如下:

【CDT编者按:原文此链接为微信公众号链接,请慎重点击】《笔杆子炼成笔记合集(内含3000小标题、5000个锦词佳句,值得收藏!)》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一:莫让官腔官调围猎批判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批判的利器。

而当“网络烂梗”尚在青春期,人民网已率先开启“三评”机制,祭出“低俗”“恶趣”“肤浅”等高频词汇,试图用大词堆叠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语境的精准打击。我们要高度重视这股批判力量的“先锋性”,但也必须警惕其中潜藏的“过度性”“机械性”“滞后性”。

在网络语言演化的长河中,不乏“yyds”“dddd”之类快闪词语,其语义模糊、价值飘忽,确有可议之处。然而,以“你个老六”为原罪,以“鸡你太美”为洪水猛兽,是否存在刻意拔高、上纲上线之嫌?其出发点值得“再探讨”,其落脚点值得“再明确”。

何况,最擅长制造“语录体”“神评论”“热梗总结合集”的,不正是人民网自己旗下的某些新媒体矩阵?这份“自我清算式批评”若不深挖“自身机制的可讲性”,难免显得“内心不够诚心”,诚心不够“攻心”,攻心不足“中心”稳定。

我们要有全局意识,也要有讽刺自省的勇气。说到底,语言的庄重与深度,并不来自频繁的“评”而是来自理性的“审”,也不靠“再教育”而是靠“共演进”。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二: 不能“梗”住群众的表达热情

互联网是人民群众的“话语实践场”,是语言生活的“多层次试验田”。

在这里,普通人的表达权力第一次获得低门槛放大,网络用语就成了他们的“文化自救手册”。可以认为“丸辣”没有美感,但也必须看到,正是这种语言的“游戏性”“贴地气”“去中心化”,体现出草根文化对权威话语的“温柔抗议”。

当我们用“必须规范”“必须整治”这样具有指令性的表达介入语言生态,是否也应当反思:谁来规范?如何规范?规范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一锤定音地将“网络热梗”贴上“文化污染”的标签,最后再推出一个“弘扬主流文化+语言大清洗”的三步走战略。

我们不禁要发出深切的忧患之问:是网络烂梗“梗”住了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僵化的表达风格“梗”住了时代的脉搏?青少年需要引导,但不需要被“语体审判”;他们需要语言边界,但也需要语言的自由和想象力。

否则,讽刺将变成沉默,沉默将变成空白,而空白,恰恰是语言的最大悲剧。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三: 守护批评的锋芒与幽默的尊严

语言的规范性固然重要,但语言的开放性更不可或缺。

如果“规范”成了遏制表达的借口,那便是一种“程序化审美暴力”;如果“黑话”成了唯一的靶子,那就很可能是一种“选择性道德洁癖”。

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的战斗姿态值得肯定,但其“高举高打”的动员风格也值得审慎评估:一边将网络语言批成“语义失控”,一边又在其官方矩阵上疯狂使用“出圈”“泪目”“凡尔赛”来博取年轻人的认同感,这种自我冲突的传播实践,是否已经构成了“表达上的结构性矛盾”?

我们主张:“语言需要庄重,但庄重不代表严肃死板;语言应有深度,但深度不等于八股回潮。”与其用“批判式话语霸权”消灭“热梗”,不如用“宽容式语言引导”涵养“良梗”。语言是有生命的,它不长在政策稿里,也不活在老干部笔下,它在民间、在市井、在你我每一次的打字之间。

因此,我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话语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实践性;

突出重点,强化治理,坚决防止一刀切式“语言净化运动”;

扎根人民,鼓励创新,在尊重表达多样性的前提下构建共识语言共同体。

因为,若我们一边高喊“语言文化的尊严”,一边却用“xx热梗排行榜”吸引流量,那只会沦为一场自我驳斥的仪式性批评。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29899?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8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