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华尔街日报:巴菲特最成功与最失败的投资案例

华尔街日报:巴菲特最成功与最失败的投资案例 微观国际 2025-05-05

从可口可乐到伯克希尔,看看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掌舵人的投资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

沃伦·巴菲特曾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最大股东。

沃伦·巴菲特将留下作为投资者和企业收购者的无与伦比的业绩记录,当然,也有一些重大失误。

他打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且拥有了一大批追随者,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那些从伯克希尔的成功中获益的股东。但正如巴菲特自己提醒我们的那样,在他执掌公司的传奇六十年里,并非他所做的每一项投资都能像对苹果公司的投资那样成功。而且,正如巴菲特所说,那些失误往往能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成功案例:可口可乐

1988年,巴菲特首次投资这家软饮料公司时,他告诉伯克希尔的股东,他预计会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当我们拥有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管理层时,我们最喜欢的持有期限是永远。”他在当年致股东的年度信中写道。

正如巴菲特所言,近40年后,可口可乐仍然是伯克希尔持有的股票。截至2024年底,这部分股份价值约250亿美元。可口可乐的股息几十年来每年都在增加,仅在2024年就为伯克希尔带来了约7.7亿美元的收益。

华尔街日报:巴菲特最成功与最失败的投资案例

一路走来,这只股票对伯克希尔及其股东来说,意义已不仅仅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巴菲特曾是可口可乐的最大股东、一度担任公司董事,还是坚定不移的代言人。他常说自己每天要喝五罐樱桃味可口可乐,而他对自己最喜欢的汽水的热爱,也成为了吸引成千上万粉丝前往内布拉斯加州(专题)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的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伯克希尔对可口可乐的投资,以及对美国运通和苹果等其他企业巨头的投资,也揭示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如何从他早期作为廉价股票鉴赏家的阶段演变而来的。正是巴菲特的长期商业伙伴查理·芒格,敦促他关注那些价格合理的高质量公司。

失败案例:所罗门兄弟公司

1987年,伯克希尔购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优先股,当时所罗门兄弟仍是华尔街最大的公司之一。然而,1991年,这家投资银行被丑闻笼罩,其交易员被指控操纵国债拍卖。巴菲特被迫出任董事长来收拾残局,直到该公司解决了一系列政府调查后,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所罗门兄弟公司再也没能完全恢复元气,1997年,该公司被出售给旅行者集团,这家金融服务公司后来成为了花旗集团。这笔交易帮助挽回了伯克希尔的投资,但这段经历也留下了创伤。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巴菲特和曾担任所罗门兄弟公司董事的芒格,经常将这一事件作为一个警示故事,以及对华尔街保持警惕的理由。

“我能处理坏消息,但我不喜欢在坏消息发酵一段时间后才去处理它。”巴菲特在2010年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中写道,“不愿意立即面对坏消息,使得所罗门的一个原本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几乎导致这家拥有8000名员工的公司倒闭的大问题。”

成功案例:比亚迪

巴菲特称赞是芒格发现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中国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并鼓励伯克希尔在2008年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不到两年时间,这笔2.3亿美元的投资价值就接近20亿美元。

受电动汽车需求的推动,比亚迪的股价持续上涨,直到2022年。从那时起,伯克希尔开始减持其股份。

失败案例:美国航空公司(USAir)

1989年,伯克希尔斥资3.58亿美元购买了这家美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菲特已将其投资价值下调了75%,并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富有的老板理查德·布兰森被问到如何成为百万富翁时,他很快给出了答案:‘其实没什么难的。先成为亿万富翁,然后买一家航空公司就行。’”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你的董事长不愿意仅凭这句话就接受布兰森的观点,于是在1989年决定通过投资3.58亿美元购买美国航空公司9.25%的优先股来检验一下。”

巴菲特承认,他低估了美国航空业放松管制会给美国航空公司的业务带来多大的冲击。从1990年到1994年,美国航空公司累计亏损24亿美元。(美国航空公司最终成为全美航空,后来与美国航空公司合并。)

巴菲特表示,他错误判断了美国航空业放松管制对美国航空公司业务的影响。

成功案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1999年,在巴菲特的终生好友沃尔特·斯科特的敦促下,他收购了这家位于得梅因的公用事业公司75%的股份。斯科特在20世纪80年代末加入了伯克希尔的董事会。

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后来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在伯克希尔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公司不支付股息,而是通过收购和资本投资将利润重新投入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与公司的保险、铁路业务以及持有的苹果公司股份一起,成为了伯克希尔的四大支柱之一。年运营收益从2000年的1.22亿美元增长到近40亿美元。

这笔交易还让格雷格·阿贝尔加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巴菲特现在打算在今年年底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移交给阿贝尔。

失败案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964年5月,一家陷入困境的纺织制造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高管写信给投资者,提出以每股11.375美元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股份。作为大股东的巴菲特原本期望的价格是11.50美元。但当伯克希尔的西伯里·斯坦顿给出较低的报价时,“我对斯坦顿的行为很生气,没有出让股份。”巴菲特在2014年的信中写道。

“那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巴菲特写道。

伯克希尔继续和新英格兰地区的其他纺织业公司一样走向衰落,关闭工厂,亏损不断。但由于对斯坦顿行为的不满,巴菲特忽视了公司的严峻前景,反而继续购买更多的股票。到1965年5月,他彻底接管了伯克希尔。这一举措至今仍让他感到后悔。(不过,这确实让他首次登上了《华尔街日报》。)

“由于西伯里和我的幼稚行为——毕竟,八分之一美元对我们俩来说算得了什么呢——他丢了工作,而我发现自己将(巴菲特合伙公司)超过25%的资金投入了一家我知之甚少的糟糕企业。”巴菲特在2014年的信中写道,“我成了那只追上了车的狗。”

巴菲特让纺织业务维持了很多年。“但固执——或者说是愚蠢?——也是有极限的。”他写道,“1985年,我终于认输,关闭了这项业务。”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22540?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4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