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rue Blue
马克·卡尼(Mark Carney)作为加拿大自由党的新领袖不到两个月,在2025年4月28日加拿大联邦选举中成功利用了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的“51州”言论,夸大其威胁,激发民族主义情绪,转移选民对自由党过去十年执政不满的注意力,从而实现选举逆转。以下是对这一策略的详细分析,结合了相关背景和具体手段:
1. 背景:自由党面临的困境与川普的“51州”言论
• 自由党的低谷:在2025年初,自由党在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领导下因近十年的执政问题(如高生活成本、住房危机、伦理丑闻等)而民意支持率暴跌。民调显示,自由党落后保守党20-25个百分点,特鲁多的个人支持率低至16%-22%,被认为是自由党历史上最低点之一。特鲁多在2025年1月宣布辞职,自由党面临选举溃败的巨大压力。
• 川普的挑衅:川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获胜后,针对加拿大实施了25%的关税,并多次公开宣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第51州”。他还称特鲁多为“加拿大州长”,并表示加拿大的经济若无美国支持将崩溃。这些言论引发了加拿大民众的强烈反感,创造了民族主义反弹的契机。
• 卡尼的接任:2025年3月9日,卡尼当选自由党领袖并成为总理,接替特鲁多。他以其作为前加拿大和英国央行行长的“技术官僚”形象,迅速抓住川普的言论作为竞选核心议题,扭转自由党颓势。
2. 卡尼如何夸大“51州”威胁
卡尼通过以下方式将川普的“51州”言论从一种挑衅性修辞放大为对加拿大主权的“生存威胁”,从而塑造了危机感:
• 公开演讲中的强烈措辞:卡尼在竞选期间多次使用激烈语言,将川普的言论描述为对加拿大主权的直接攻击。例如,他宣称:“川普正在采取行动威胁加拿大的主权……他想击垮我们,让美国吞并我们。”又如,他表示:“川普想要我们的土地、资源、水和国家,我们必须全体站起来反抗。”这些措辞将川普的言论从外交挑衅上升为对国家存亡的威胁,激发了民众的危机意识。
• 反复强调“永远不会”:卡尼多次重申“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第51州”,例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已经对川普和其他人明确表示,这永远不会发生。”这种斩钉截铁的表态不仅强化了其捍卫国家主权的形象,还将自由党定位为对抗外部威胁的唯一可信力量。
• 渲染贸易战后果:卡尼将川普的25%关税与“51州”言论捆绑,警告选民这些政策可能导致加拿大经济崩溃,暗示只有他能通过经验和冷静应对这一危机。他利用自己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英国脱欧期间的央行行长经历,强调自己是处理经济和外交危机的最佳人选。
• 利用媒体和民意放大威胁:卡尼的竞选团队通过媒体宣传和广告,将川普的言论反复呈现为对加拿大身份的侮辱。例如,自由党发布了一则广告,将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与川普的言论风格相提并论,称波利耶夫是“加拿大的小川普”,暗示保守党无法有效对抗川普。
3. 调动民族主义情绪
卡尼的竞选策略成功点燃了加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使选民将注意力从国内问题转向外部威胁:
• “保卫加拿大”叙事:卡尼将选举框定为“谁能最好地捍卫加拿大对抗川普”的问题,取代了原本聚焦于生活成本和自由党执政失误的讨论。他在竞选活动中强调“稳定之手应对不确定时代”,利用其“无趣但可靠”的技术官僚形象,与川普的“不可预测”形成对比,赢得了寻求稳定领导的选民支持。
• 激发民众反美情绪:川普的关税和“51州”言论引发了加拿大民众的广泛愤怒,表现为抵制美国产品、取消赴美旅行,甚至在NHL比赛中嘘美国国歌。卡尼顺势将自由党定位为“加拿大第一”的捍卫者,迎合了这一民族主义浪潮。例如,他支持将咖啡店的“Americano”改名为“Canadiano”,进一步强化了反美情绪的文化表达。
• 团结多元选民:卡尼的民族主义叙事跨越了党派界限,甚至在魁北克等传统上支持分离主义的地区也赢得了支持。川普的言论刺激了联邦主义情绪,削弱了魁北克分离主义政党(如魁北克集团)的吸引力,使自由党在这些关键选区获得选票。
4. 转移对自由党执政不满的视线
卡尼通过将川普的威胁置于竞选核心,成功转移了选民对自由党过去十年执政不满的注意力:
• 淡化特鲁多的负面遗产:特鲁多的辞职和卡尼的接任为自由党提供了“焕然一新”的机会。卡尼作为一个没有从政背景的“外来者”,与特鲁多政府的丑闻和政策失败保持距离,得以重塑自由党的形象。民调显示,特鲁多的辞职和川普的威胁使自由党支持率从2025年初的16%飙升至4月的42%,显示出选民对新领导的接受度。
• 重新定义选举议题:原本预计围绕生活成本、住房危机和碳税的选举,被卡尼重新定义为“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较量。川普的关税和言论“推开了其他问题”(如特鲁多政府的高通胀和伦理问题),使选民更关注外部威胁而非国内治理失败。政治学家卢克·图尔让(Luc Turgeon)指出,川普的言论“完全改变了选民的优先事项”。
• 削弱保守党的攻击点:保守党原本以“加拿大已破裂”为竞选口号,攻击特鲁多政府的经济和政策失败。然而,卡尼将川普的威胁作为主要议题后,保守党的这一叙事被视为“反爱国”,迫使波利耶夫调整为“加拿大第一”的口号,显得反应迟缓。此外,卡尼通过将波利耶夫与川普关联(如指责其为“模仿川普”),削弱了保守党在主权问题上的可信度。
5. 赢得选举的具体成果
卡尼的策略最终在2025年4月28日的选举中取得成功:
• 民调逆转:自由党从1月落后保守党25个百分点,到3月与保守党持平,最终在选举中获胜,预计赢得多数席位或通过与其他党派合作组成少数政府。民调显示,卡尼被41%的加拿大人视为最佳总理人选,远超波利耶夫和其他领导人。
• 选民重新团结:自由党通过民族主义叙事重新凝聚了中间偏左的选民,吸引了原本支持新民主党(NDP)和绿党的选民进行“战略投票”,以阻止保守党获胜。NDP和魁北克集团在选举中表现惨淡,NDP领袖贾格米特·辛格(Jagmeet Singh)甚至未能保住议席。
• 川普效应的持久影响:政治分析家指出,川普的干预“彻底改变了选举进程”。麦吉尔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塔里·阿贾迪(Tari Ajadi)表示:“如果川普没有赢得第二任期,自由党无论是否更换领导人,都没有希望。”川普的威胁为卡尼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使自由党从“必败”转为“可能连任”。
6. 策略与极权手段的对比
虽然卡尼的策略并非极权主义,但其核心手法与用户最初提到的“极权国家惯用手段”有一定相似性:
• 树立外部敌人:卡尼将川普塑造成威胁加拿大主权和经济的“敌人”,类似极权政权通过外部威胁凝聚内部支持的做法。
• 夸大威胁:川普的“51州”言论更多是挑衅而非实际政策,但卡尼将其放大为国家存亡危机,类似于极权宣传中的危机渲染。
• 转移视线:通过将选民注意力转向外部威胁,卡尼成功淡化了自由党执政的失败,类似极权政权用民族主义掩盖国内治理问题。
• 煽动民族主义:卡尼的“保卫加拿大”叙事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极权政权利用爱国主义巩固权力的手法有相通之处。
然而,卡尼的策略是在民主框架内实施的,依赖公开竞选和民意支持,而非极权国家的强制性控制或信息垄断。因此,这种比较仅限于策略上的相似性,而非本质上的等同。
7. 潜在风险与批评
卡尼的策略虽赢得选举,但也面临以下批评和风险:
• 短期效应:依赖反川普情绪可能只是短期策略,一旦关税问题缓解或川普的言论减弱,选民可能重新聚焦自由党的执政问题。政治分析家斯科特·里德(Scott Reid)警告,当前的民调支持“更像是一点火花,而非燎原之火”。
• 分裂风险:过度强调反美情绪可能损害美加长期关系,特别是在贸易和国防合作方面。卡尼需在竞选激情和外交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 透明度争议:《环球邮报》社论批评卡尼在竞选中的某些立场(如对川普的回应)缺乏透明度,可能影响其作为总理的可信度。
结论
马克·卡尼通过夸大川普“51州”言论的威胁,成功将2025年加拿大选举从国内政策失误的讨论转向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的较量。他利用强烈的反美修辞、媒体宣传和自己的技术官僚形象,激发了加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淡化了选民对自由党过去十年执政不满的关注。这一策略不仅扭转了自由党落后20多点的劣势,还使其在4月28日的选举中获胜。然而,这种依赖外部威胁的竞选策略可能只是短期成功,卡尼未来需面对国内经济挑战和美加关系的复杂平衡。
数据来源:分析基于2025年3月至4月的新闻报道、民调数据和X平台上的相关讨论,包括BBC、Reuters、The Washington Post、ABC News等媒体,以及Angus Reid Institute的民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