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secretchina.com
北京,2025年5月3日—— 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于本周五表示,北京正在评估与美国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可能性[2, 4]。这一表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因为目前中美之间高达245%的惩罚性关税已经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增长构成重大威胁[2, 4]。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国官员多次表示愿意就关税进行谈判。中方的立场始终如一——打就打到底,谈则大门敞开……如果美方愿意对话,就应展现诚意,纠正错误,取消单边关税。”[2]。这一言论呼应了此前出现的一些混乱信号。此前,中国官方媒体的微博账号“玉渊潭天”曾发文称,美国一直在主动寻求开启谈判,而一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曾声称谈判已在进行,尽管北京方面对此予以否认[2, 6]。
目前,美中双方尚未就何时、在何种条件下开启谈判达成共识。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所言,这场对峙的实质在于“何时由谁出面开启对话”,而非是否会进行[2]。
“胆小鬼博弈”:谁先让步,谁就示弱?
多位专家将当前局势形容为一场“胆小鬼博弈”(chicken game):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试图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寻找妥协[2]。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政治学者张嘉毅表示,虽然双方都不想率先示弱,但缓和贸易战符合双方利益,“预计会出现反复试探”[2]。澳大利亚学者宋文棣进一步指出:“这就像两辆赛车高速对冲,谁先转弯,谁就是弱者。”[2]。当前,双方都希望对方先让步,因此选择使用模糊语言,避免正式开启谈判[2]。
宋文棣认为,北京正试图通过文字游戏为谈判创造空间,以便在不丢面子的前提下实现缓和。此类“建设性模糊”(constructive ambiguity)策略的目的在于,哪一方先提出谈判都可以声称是回应而非示弱[2]。此外,第三方介入或对外交表述的灵活处理,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2]。张嘉毅说,“两国领导人最终都需要向国内民众宣告某种胜利。特朗普(Trump)想展示他让北京屈服,而习近平则希望证明自己促使美国变得理性。”[2]。
国内压力推动谈判升温,幕后接触已现端倪
在国内层面,特朗普(Trump)与习近平都面临巨大压力。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萎缩,加剧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2]。中国则持续面对消费疲软、房地产低迷与高失业率的问题[2]。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都希望通过贸易对话缓解经济压力[2]。
据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报道,中国目前正在制定一份清单,豁免部分美国产品所受的高额关税,以降低紧张局势,同时避免在公开场合显得软弱[2]。截至目前,美国尚未否认中国有关尝试启动谈判的说法[2]。张嘉毅表示,双方的表态表明某种形式的幕后接触已经开始[2]。
随着中国释放谈判信号,全球市场普遍上涨[3]。香港股市在节后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欧美股指期货全线上涨[3]。欧洲斯托克50指数期货涨逾1%[3]。欧洲股市周五强劲上涨,同时投资者也消化了大量的企业财报[3]。德国DAX指数收盘上涨2.6%,法国CAC 40指数上涨2.3%,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1%[3]。中国资产表现强劲,离岸人民币在美股开盘后涨幅进一步扩大,一度较日低涨超700点,为五个月来首次盘中涨破7.21[3]。
有分析指出,贸易战的暖风叠加上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长意外强劲,共同推升了风险偏好,推动美国股市、比特币以及更广泛的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价格上涨[3]。
美国政府虽以鹰派为主,但他们必需考虑中国经济的体量、资源与市场维持价格稳定[3]。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5月1日表示,两国政府之间曾进行过“非正式讨论”,并乐观地表示,“相关降低关税的事实表明我们非常接近取得前进所需的进展。”[3]。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参议院此前未能通过一项阻止对全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的投票,显示出美国国内在关税问题上的分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