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ctvnews.ca Visitors talk to a sales rep for televisions at the Canton Fair in Guangzhou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April 15, 2025. (Ng Han Guan / AP Photo)
日内瓦/北京—— 在经历了数月以来的贸易紧张局势后,中美两国于2025年5月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高级别会谈中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大幅降低彼此加征的关税[8, 10]。这一消息无疑为全球市场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但中国企业对此反应谨慎,认为未来走向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 3, 5]。
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将修改2025年4月2日发布的第14257号行政令,将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45%降至30%,其中24%的关税将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8]。同时,美国还将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关税[8]。中国方面,将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的规定,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25%降至10%,并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例如可能取消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禁令[8, 10]。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双方将减少互加的关税115个百分点,并认为“平衡的贸易对我们双方都有利”[7, 8, 10]。声明还明确,中美将建立经贸关系协商机制,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7, 8, 10]。
这一消息发布后,全球金融市场反应积极。香港恒生指数当天收盘大涨近2.98%,美国股指期货也应声大涨[7, 8, 10]。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升至六个月来的新高[7, 8, 10]。
尽管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中国企业界对这一“缓冲期”的持续性表示担忧。 一家位于广东省的厨房用具工厂的销售人员玛格丽特·庄(Margaret Zhuang)表示,他们已经恢复了至少四个来自美国客户的订单[3, 5, 6]。但她也坦言:“我们原以为谈判会使关税降低一些,但没想到会降低这么多。”[3, 5, 6]
东莞一家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奥盛复合材料(Action Composites)的销售总监廖先生表示,他原本计划购买一块土地建造新工厂,但由于关税的不确定性,最终选择了租赁[3, 5]。 “达成贸易协议是好事,但人们已经对特朗普(Trump)失去了信心,我们将采取观望态度,” 廖先生说,“我们认为签署贸易协议只是一个暂停,美国的最终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发展。”[3, 5]
义乌一家出口热水瓶到美国的公司Lucky Bird Trade的经理邓女士表示:“我最大的担忧是特朗普明天会忘记他今天所说的话。”[4] 她已经派她20岁的女儿去美国帮忙寻找仓库,以减轻风险,并防范关税带来的任何进一步影响 [4]。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关税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冲击将明显减弱[9]。 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报告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或将下降至-11.7% [9]。但报告也提醒,未来中美双边关税仍面临再度上行的风险[9]。
尽管如此,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调整其全球战略。 廖先生表示,他的公司已经在越南开设了一家工厂,那里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3]。这表明,面对不确定的贸易环境,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3]。
目前,各方都在密切关注未来90天内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长期贸易关系将如何演变。 这次关税“缓冲期”究竟是短暂的喘息,还是长期合作的开端,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