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送麦当劳外卖拐错弯"!移民小伙误闯美加边境:惨遭当场遣返!

"送麦当劳外卖拐错弯"!移民小伙误闯美加边境:惨遭当场遣返! 美国头条 2025-05-04

送个外卖、逛个Costco,一不小心竟被美方拘留、驱逐!“误闯加拿大”代价惊人!

"送麦当劳外卖拐错弯"!移民小伙误闯美加边境:惨遭当场遣返!

最近,许多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附近出行的个人和家庭,原本只是日常送餐或简单购物,却因无意中越过边境,被美方拘留,甚至驱逐出境。

过去几个月,这类案例激增,许多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在无意中从美国穿越陆路边境进入加拿大安省,随后在试图回美时被拘捕。

"送麦当劳外卖拐错弯"!移民小伙误闯美加边境:惨遭当场遣返!

图源:wilsoncentre.org

“送麦当劳拐错弯”,被当场驱逐

其中一个广受关注的案例发生在今年1月,来自委内瑞拉的Ricardo Jesus Prada Vasquez在底特律送麦当劳时走错路线,误入加拿大。他在试图通过底特律-温莎隧道返回美国时被美国国土安全部拦截。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4月22日的X发文称:“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Prada被列为公共安全威胁。”随后他被遣返回萨尔瓦多。

超210人遭拘留,90%是“误闯”

据美国民主党众议员Rashida Tlaib向《Global News》透露,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已有超过210人(包括携带年幼儿童的家庭)在安省的边境口岸——大使桥(Ambassador Bridge)被美方拘留。

Tlaib表示,其中超过90%的人都是“误闯边境”,并非蓄意非法越境。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也向《Global News》确认,近期确实有不少类似案例发生。

GPS导航惹祸:一家三口去Costco,结果被关近一周!

近期,一位危地马拉女子带着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因听信GPS导航前往加拿大一家Costco购物,在返回美国时遭拘留,被CBP关押了将近一周。

CBP发言人表示:“走错路的情况偶尔会发生。”

“我们知道,有些人——包括非法移民,会从密歇根州的口岸无意中进入加拿大,之后又试图在没有合法证件的情况下重返美国。”

"送麦当劳外卖拐错弯"!移民小伙误闯美加边境:惨遭当场遣返!

图源:Rollingstone.com

误入加拿大可申请自愿撤回入境申请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向《Global News》表示,误入加拿大的旅客会像其他人一样被处理。

CBSA发言人称:“无意中抵达加拿大口岸,并不会自动构成禁止入境或执法依据。旅客可选择自愿撤回入境申请并离境。”

然而,一旦回到美国,结果可能截然不同——一切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拥有合法身份。

CBP强调:不论是否故意越境,只要无法出示有效证件或合法停留依据,就可能被视为不符合入境资格,并根据《美国移民与国籍法》被纳入遣返程序。

发言人还补充,美国各大口岸每日约有100万人次入境,绝大多数旅客并未发生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误入无代价。

民权组织怒斥:儿童也被拘,关押条件恶劣!

多个人权组织指出,美国目前的边境应对方式存在严重问题。

美国密歇根公民自由联盟(ACLU)与密歇根移民权利中心已提交信息公开请求,要求披露细节。他们称:

被拘家庭被关押在没有窗户的房间

只能吃微波炉加热食品

被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ACLU资深律师Miriam Aukerman对《Global News》表示:“当国家开始让人‘消失’,并剥夺他们宪法赋予的法律代理权时,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政府应将被拘家庭整体释放并进行监管。”

尽管外界要求改革与透明度提升,但美加两国政府仍强调:即便是误闯边境,也必须依法处理。

CBSA总结道:“任何试图进入加拿大的个人,都必须接受审查。”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22377?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7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