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creb.com
2025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近期多项研究和政策分析指出,扩内需、稳楼市已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研究部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内外部压力上升,房地产作为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关键环节,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1]。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有能力应对外部变化带来的挑战。国务院常务会议(State 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近日部署,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强调相关举措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实施效率。这一表态释放出资本市场与楼市在经济治理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的明确信号[2]。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经历了高位调整阶段,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泡沫风险,但也导致投资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等连锁反应。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加快出台精准化支持措施,包括探索设立中央房地产稳定基金(Central Real Estate Stabilization Fund)、收储部分存量商品房,以及因城施策以稳定房价。例如,对于人口净流入城市,可通过收购部分库存商品房来托底房价;而在人口净流出地区,则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策略[3]。
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层面,多位经济学家建议适时降准降息、追加财政预算,以提振居民消费及企业投资需求。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并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这意味着顶层设计对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联动的高度重视[2][3]。
尽管如此,多家机构提示风险:若交易量下滑过快或逆周期政策出台迟缓,将可能加剧市场悲观预期;同时,如果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过快,也会拖累置业意愿,对整体消费形成压力。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开发企业还是物业服务公司,都需要关注政策落地速度以及区域分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
综合来看,在当前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预计4-5月将有全国性新政出台,有望为行业注入更多信心。但短期内交易活跃度及价格走势仍存在一定波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平稳过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