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企业在美持续寻求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企业在美持续寻求发展 金融财经要闻导读 2025-05-13

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盈利方面面临挑战,多家在美中国企业仍计划扩大其业务运营[2]。根据美国中国总商会(China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 USA, CGCC)于周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企业表示将继续在美投资,寻求业务增长[2]。

该《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Annual Business Survey Report 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US)追踪了在美运营的近百家中国企业的主要业绩趋势和情绪。数据显示,尽管部分企业规模和收入有所增长(目前有37%的企业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2%),但盈利能力滞后[2]。

总体而言,调查显示2024年利润率略有回升,43%的受访者表示其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 EBIT)率在0%至15%之间,高于上一年的38%[2]。经历严重下滑的公司比例也大幅下降,只有10%的公司利润率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2023年这一比例为27%[2]。报告指出:“严重下滑的减少反映了更好的成本/收入管理。”[2]

不过,尽管极端亏损有所减少,但大多数企业的运营利润率仍然很低,再投资能力有限[2]。虽然23%的企业表示其运营利润率提高了0到5个百分点,高于2023年的15%,但只有7%的企业实现了15%或更高的利润率,远低于2023年的11%[2]。与此同时,近四分之一的公司报告亏损,其中17%的公司报告亏损高达15%[2]。另有17%的公司报告收支平衡,而10%的公司未披露或不确定其利润率[2]。报告称:“高利润企业变得更加稀缺,而亏损企业依然存在”,这突显了企业基本面面临的压力[2]。

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计划在2025年保持其在美投资的现有水平,这表明在持续的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下,他们倾向于保持稳定[2]。

当被问及2025年和2026年在美国投资的主要业务目标时,83%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提高盈利能力,70%的公司表示,他们计划恢复和发展现有业务,这表明他们有加强和扩大当前业务的强烈意愿[2]。截至2024年7月,美国中国总商会的中国会员企业已投资至少1400亿美元,雇佣了超过23万名员工,并间接支持了美国超过一百万个就业岗位[2]。

尽管五分之一的公司计划增加投资,但也有相同数量的公司计划减少投资,这表明企业信心存在分歧[2]。对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的担忧加剧了谨慎的 outlook。高达90%的公司认为,美中政治和文化紧张关系是2025年和2026年运营面临的最紧迫挑战[2]。80%的公司提到了“通货膨胀和不稳定的美国经济”,73%的公司提到了“美中经济和贸易关系中的摩擦”[2]。

与此同时,一些小型企业表示,新的美中贸易协议还不够完善[6]。尽管美国和中国达成了一项新的临时贸易协议,降低了关税,但这并未消除依赖中国制造业的小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6]。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企业仍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例如,一些企业正在探索新兴市场,并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技术来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3]。此外,中国还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以期实现制造业转型,并应对劳动力短缺等问题[4]。

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大型仓库里,数十个人形机器人被操作员操控,以执行折叠T恤、制作三明治和开门等任务[4]。该基地每天运行17个小时,目标是生成大量数据,供其所有者,即中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AgiBot使用,以训练机器人,他们希望这些机器人能够普及并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4]。AgiBot的合伙人姚茂清表示:“想象一下,有一天在我们自己的机器人工厂里,我们的机器人正在组装自己。”[4]

随着美国就旨在帮助带回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关税与中国进行谈判,中国正致力于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许多工厂任务将由人形机器人来完成[4]。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展示出越来越强的敏捷性,包括表演空翻、跑半程马拉松,甚至踢足球[4]。

中国企业在美发展面临挑战,但也存在机遇。只有正视这些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www.ecns.cn/business/2025-05-13/detail-ihernfey9434532.shtml https://www.chinadaily.com.cn/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5/13/WS6822b501a310a04af22befb9.html http://www.ecns.cn/m/business/2025-05-12/detail-iherfyrs7212593.shtml https://kathmandupost.com/science-technology/2025/05/13/china-s-ai-powered-humanoid-robots-aim-to-transform-manufacturing 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 https://www.forbes.com/ 此内容全部由AI机器人综合以上和网上资料生成,可能有误,请核对。
更多阅读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