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businesstoday.in
日内瓦,2025年5月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马拉松式贸易谈判之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于本周一宣布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将大幅削减彼此商品的关税,为期90天[4, 5, 6]。这一出人意料的突破,标志着两国之间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出现重大转机,并提振了全球市场[5]。
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将把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45%降至30%,而中国也将把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2, 3, 4, 5]。这项临时性互惠协议旨在为出口商提供喘息空间,平缓全球市场,并为两国进行更深入的谈判创造机会[2]。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都认为在平衡贸易中存在共同利益,且都不希望追求经济脱钩[2, 4, 9]。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也表示,两国在解决芬太尼(fentanyl)走私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4, 6]。
中国商务部外交官李成钢表示,中国始终在贸易和经济谈判中寻求双赢的结果,任何可能的协议都将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4]。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称,会谈气氛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4]。
此次关税削减协议是自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发起全球关税战以来,中美两国达成的首个贸易协议[5, 9, 10]。特朗普政府此前以打击芬太尼供应链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4, 6]。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关税削减幅度超出预期,反映出双方都认识到关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7, 8]。瑞银集团(UBS)预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最终将稳定在34%左右[11]。
然而,尽管关税有所下调,但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0%关税仍然构成显著的贸易壁垒[7]。同时,有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将贸易逆差视为有害的观点,是对贸易的片面理解[10]。
该协议还建立了一个磋商机制,由何立峰副总理与贝森特部长和格里尔代表牵头,继续讨论经济和贸易关系[4, 5]。磋商可能会在中美两国轮流进行,或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进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