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美国头条 2025-05-12

温哥华港湾(BCbay.com)肖莉综合报道:“海归还是留下?”这道老生常谈的选择题,一直困扰着无数在海外打拼的华人。

最近,一位在美国硅谷高科技大厂工作的华人在小红书上发文,列出五大理由、详述一家三口决定回国的心路历程,引发不少身处海外、对未来规划仍感迷惘的网友共鸣。

华裔女子Lena在小红书上分享称,她和丈夫同为美国高科技大厂的员工,有个3岁的女儿,在美生活已有10年。

今年年初,她下定决心在2028年女儿小学入学前举家回国,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美国工作的性价比降低

这位网友说;“我和老公都在tech大厂工作,经历了几轮裁员以后,工作越来越卷,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危机感越来越强。”

她指出,近来见证了AI的快速发展,预感到这行被AI取代的日子越来越近。而且面临职业天花板,上升空间有限,职场回报明显减弱。

二、生活成本飙升

她指出,疫情过后消费至少上涨了30%,今年比2024年又上涨了一成,车险、房屋保险等也费用也持续上扬。

相比之下,工资每年只上升3%,这点钱最后都还给了税局和大资本家。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三、国内的父母需要陪伴

作者称,她们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自己和父母关系很好,“父母年纪大了,我们最后都要回国去陪伴他们。”

“我曾想再过15年,孩子上学后再回国,可15年后我爸爸就80了,我想跟他去房车自驾,跟他一起坐西伯利亚火车到莫斯科,为什么不趁着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时候去做?”,“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她表示,亲情因素也是她下决心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她提到,双职工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回国以后虽然收入减少,但是却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另外也希望孩子能回国接受教育,了解并且热爱中国文化。

在楼主的其它文章里,她还提到了华裔二代在海外“既不像中国人,也不被当做美国人”的尴尬现状,融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五、重启人生

作者称,回忆自己三十几年的人生,完全按照主流路径,读书、留学、工作、进大厂,结婚生子,环顾四周,发现我和身边人一模一样。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小时候我幻想我会有独一无二的人生,然而回头发现我却活成了一个NPC,我希望回国以后可以靠被动收入生活,没了钱的压力,我想尝试新的职业,新的生活方式,重启一次我的人生。”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截至目前留言已超过2660条。

有网友表示:

我个人对(你)每一点的看法,纯粹个人意见:1、国内工作性价比更低除非你不工作;2、事实,但是我觉得美国赚的也更多;3、父母和独生子女确实是很大的考虑因素;4、个人觉得美国教育选择面更大,出路更多;5、重启人生和在哪个国家无关,个人不会列在考虑回国需要考虑的因素里,除非你主要考虑的是低成本躺平。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楼主对此回应称:“是的就想躺平”。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对此,有网友表示:

“周边的环境你躺不平的,最后就变成了仰卧起坐,身边太多想躺躺不下的,除非你没孩子。”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很中肯,我们感觉类似,但是不确定的是回去是会更好吗,大多数人都很难完全躺平,总是在躺与不躺之间纠结,祝落子不悔,万事皆安。”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还有网友提醒大家注意楼主的自身条件:

“关键词,回国后靠被动职业收入。说明她回去不用加入国内职场狂卷的浪潮。因此,打算回去的人,一定要考虑清楚。你在一个劳动保障健全的环境里回到那个996当福报的环境里,你是否还能适应,你是否还能生存。”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称:

“20多岁的时候技术移民来加拿大,在本地大bank找到一个ft工作,3年内做到officer并入籍,但工资扣税后没有什么积蓄。

30岁回流,获得一家股份制银行省行的中层的职位,后升任高管,再后自己创业6年赚第一桶金。回流9年工作顺利,收入丰厚,陪伴和回馈了父母并且收获婚姻。但是这些年也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透支了健康。

之后决定再度携妻回流加拿大,面海靠山,生活平淡成为家庭煮夫又心略有不甘,偶尔回想过往的激情岁月。人生没有什么对和错,就看你想要什么,能够放弃什么。”

硅谷华裔夫妻赴美10年, 放弃高薪曝携女回国真相

还有网友留言称:“支持你,说的在理,性价比已经大幅下降,再说陪伴父母不能等中文教育更不能啊”;

但也有人担心直呼:“恐怕你回国面临的工作只会更卷,35岁危机更甚”;

“要不你先模拟带著孩子回国上学一段时间再说,毕竟国内也要看哪个城市,孩子上学氛围如何,这个也真是不好说,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差别也大”…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给我们留言。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www.bcbay.com/news/2025/05/12/963496.html
更多阅读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