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Taola | 排版 Kate| 校对 Az
TikTok短视频平台中“挑战游戏”再度引发安全争议。弗吉尼亚州一名高中生,在挑战“敲门就跑”(Ding Dong Ditch)恶作剧时,被屋主开枪致死。
这起事件为公众敲响了警钟,“盲目”模仿网络行为或参与社媒平台中一些“挑战”,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TikTok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热门的“挑战游戏”虽然打着“娱乐”和“挑战极限”的旗号,实则暗藏风险,危害极大,甚至已经造成多起人员伤亡事件。
根据法庭记录和当地警方消息,一名弗吉尼亚男子因在上周六(5月3日)凌晨,开枪打死一名正在与两名朋友拍摄TikTok“敲门就跑”(ding dong ditch)恶作剧的青少年。
斯波特夕法尼亚县(Spotsylvania)警长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周六(5月3日)凌晨3点左右接到报告称,在麦肯锡路(MackenzieCircle)的一户人家遭遇“可疑入侵”,屋主“开枪自卫”。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两名青少年中弹。其中,现年18岁的小迈克尔·博斯沃思(Michael Bosworth Jr.)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另一名青少年仅受轻伤,已接受治疗,第三名同行人员则没有受伤。警长办公室补充称,和博斯沃思同行的两人均未满18岁。
图中为博斯沃思一行人进行恶作剧的房屋。
图源:Nytimes.com
根据提交给斯波特夕法尼亚巡回法院的宣誓书,其中一名青少年表示,博斯沃思一行三人当时进入该街区是为了拍摄一段TikTok短视频。
宣誓书中写道:“这名未成年人表示,他们并未试图强行进入住宅,只是想记录一下这场恶作剧。现在很多人为了发布TikTok,而模仿一些挑战行为。”
“他们表示对该社区并不熟悉,当晚曾在该区域敲了几户人家的门。在遭到枪击时,他们正从这一处住宅门前试图逃离恶作剧现场。”
“敲门就跑”(ding dong ditch)是TikTok等社交平台上的一项“挑战活动”,参与者用视频记录在深夜或清晨偷偷接近陌生人的家门口,按响门铃或敲门后立刻逃跑,然后躲在一旁观察屋主“扑空”的反应。
图源:Nypost.com
为在社交媒体上吸引关注,一些参与者行为不断升级,深夜反复按响门铃打扰居民休息,并将全过程录制上传“炫耀”,严重漠视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安全。
治安官办公室表示,当局于本周二(5月6日)将27岁的屋主泰勒·蔡斯·巴特勒(Tyler Chase Butler)逮捕,并被控二级谋杀、恶意伤人以及非法使用枪支等多项罪名。
目前,巴特勒被关押在拉帕汉诺克地区监狱,没有保释金。
本周二(5月6日)将27岁的屋主泰勒·蔡斯·巴特勒(Tyler Chase Butler)逮捕。
图源:Nypost.com
警方在初步通报中表示,巴特勒声称当晚有人企图闯入其住所,自己是在出于自卫的情况下开枪。
弗吉尼亚州承认一定程度的“城堡法则”保护,即居民有权在自己的家中使用合理的武力,包括致命武力,以防止暴力入侵或严重威胁。
然而,使用致命武力必须有合理理由相信存在即刻生命威胁或重伤危险。此外其,如果攻击者已转身逃跑或已离开住宅区域,开枪可能被视为过度防卫。(巴特勒很大程度上会被判定为过度防卫)
遇害少年博斯沃思生前为马沙波纳克斯高中(Massaponax High School)应届毕业生,是校内摔跤、棍网球和橄榄球三支代表队的成员,兼顾学业与运动。事发当日,原本他将参加高中毕业舞会。
图源:Nypost.com
事件发生后,原本计划与波斯沃斯一同参加毕业舞会的女友依旧如期赴会。她将男友曾佩戴的蝴蝶结绑在手腕上,以此纪念他的存在与陪伴。
她在社交平台发文表达悲痛之情:“我无法接受这是真的,就像陷入了一场永远醒不过来的梦……可这一切却是真实发生的。你永远是我最深的牵挂。”她还发布了两人过去的合影,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与哀悼。
图源:Nypost.com
“敲门就跑”(ding dong ditch)的恶作剧已经不止一次引发惨剧。2020年1月,加州科罗纳市(Corona)6名青少年在夜间聚会期间,决定进行此项恶作剧。
他们选择了一户人家进行恶作剧,在按响门铃后迅速逃离。然而,屋主安努拉格·钱德拉(Anurag Chandra)对此行为异常愤怒,于是驾车追赶这些青少年。
在追逐过程中,钱德拉的车辆撞上了青少年乘坐的丰田普锐斯(Toyota Prius),导致车辆失控撞上树木。事故造成三名16岁的青少年死亡,另外三人受伤。
2023年,钱德拉因三项一级谋杀罪和三项谋杀未遂罪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美国校园安全机构警示称,这类挑战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迅速扩散的趋势,一旦被大量模仿,后果难以控制。
舆论普遍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在内容把关方面仍存在明显“缺陷”,其算法机制更倾向于推动刺激性更强的内容传播,间接“鼓励”了此类高风险行为。
同时,家长、学校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在青少年使用网络平台方面的引导与约束也存在不足。专家指出,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技术驱动、文化导向与监管缺位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这起悲剧令人痛心,更警示我们,网络上的“挑战”不等于游戏,盲目模仿只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学会独立思考,判断行为的是非对错,而不是随波逐流。
R.I.P
End
Ref参考文献:
https://www.nytimes.com/2025/05/09/us/virginia-teen-shot-ding-dong-ditch-tiktok-prank.html
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virginia-teenager-shot-killed-homeowner-filming-tiktok-prank-video-rcna205218
https://nypost.com/2025/05/07/us-news/virginia-high-school-senior-michael-bosworth-jr-killed-by-homeowner-tyler-chase-butler-during-tiktok-prank/
未经授权,谢绝公众号商业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