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gothamist.com Man stands looking at children and smiling
2025年4月24日,纽约市(New York City)议员贾斯汀·布兰南(Justin Brannan)提出一项引发广泛关注的政策建议:动用市政养老金基金中的5亿美元,在未来八年内分批投资,用于推动全市范围内的普惠托育服务。此举意在为纽约家庭提供更多可负担的托育资源,同时也被视为对城市长期社会福祉和经济活力的战略性投入。
根据布兰南(Brannan)的设想,这笔投资将占到目前养老金总规模2840亿美元中的不到2%。此前,纽约市养老金基金曾用于支持住房开发和可负担住房项目,但如果此次提案获批,将是首次将此类资金直接用于儿童早期教育领域。新学院(The New School)城市事务中心高级顾问詹姆斯·帕洛特(James Parrott)表示,这一策略风险较低,是对以往公共福利投资模式的延伸[1]。
具体来看,该方案包含三大支柱:首先设立“托育物业基金”(Child Care Property Fund),帮助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投资者购买、翻修或新建托育设施;其次,通过发行“社会影响债券”(social impact bonds),吸引私人慈善机构或企业基金会参与融资,并以实现特定儿童早教成果为回报条件;第三,向大型基础设施基金投入资金,重点改善那些每个持证托育名额需三名以上儿童竞争的社区[1]。
这一提案尚需获得养老金理事会批准,但专家认为其风险较低且具有创新意义。如果得以实施,将有望缓解当前困扰纽约家庭的“托育荒”难题。据纽约市审计署数据显示,目前幼儿中心型托育费用高昂,每年可达2.34万美元,仅适合年收入33.4万美元以上家庭承受。而普惠化政策有望让近7万户未获补助家庭每周节省420美元,每年节省19亿美元,为本地经济注入活力[3]。
此外,普及优质、可负担的托育还将带来劳动力市场积极影响。据估算,由于缺乏足够托育服务,每年约13%的家长不得不辞职照顾孩子,而企业因员工流失和请假损失高达8.87亿美元。这些数据凸显了完善公共托育体系对社会整体福祉的重要性[3]。
近年来,包括州长凯西·霍楚尔(Kathy Hochul)在内的多位官员均提出加大对儿童早期教育投入。例如,今年初霍楚尔提出设立1.1亿美元“托育建设基金”,用于新建和修缮相关设施,并组建跨界联盟共商实现普惠目标路径[2]。州参议院也已推进《普惠托育法案》(Universal Child Care Act),为全州提供制度保障[5]。而布兰南此次聚焦于动用现有公共资金,则被视为补充财政压力下的新思路,有望激发更多社会资本参与[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