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roosevelthouse.hunter.cuny.edu
2025年5月14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举行了一场关于威廉·高(William Gow)的新书《表演唐人街:好莱坞、旅游业与美籍华人社区的塑造》(Performing Chinatown: Hollywood, Tourism, and the Making of a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的讨论会。该书探讨了洛杉矶(Los Angeles)唐人街的演变,以及好莱坞(Hollywood)和旅游业如何影响了美籍华人社区的形成 [3, 4]。
威廉·高是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的族裔研究助理教授,也是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社区历史学家 [6, 7]。他的研究重点是美籍华人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洛杉矶唐人街的发展。在《表演唐人街》一书中,高考察了在排华时代(Chinese Exclusion Era,1875-1965年)期间,洛杉矶的美籍华人如何利用在好莱坞电影和唐人街旅游景点中的表演来塑造人们对种族和国家归属感的看法 [6, 9]。
该书深入研究了1930年代的洛杉矶唐人街,当时正值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和旧唐人街因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建设而被拆除的双重灾难 [8]。高指出,好莱坞以中国和日本为主题的电影激增,为华人提供了临时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机会,许多人成为了电影中的临时演员。一些华人,如关家倩(Keye Luke)和刘碧丽(Bessie Loo),通过这些行业关系成为了演员、经纪人、文化顾问和道具供应商 [8]。
高通过口述历史访谈、档案研究和家庭收藏,追溯了洛杉矶唐人街与好莱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华人如何通过表演来塑造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看法 [6]。他认为,唐人街的商业活动和表面美学,以及种族表演,塑造了洛杉矶作为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大都市的形象 [7]。
该书还探讨了华人如何通过重塑唐人街的形象来吸引白人游客,并抵制所谓的“黄祸(yellow peril)”刻板印象 [5]。高将此称为“唐人街模仿(Chinatown pastiche)”,即通过在唐人街的屋顶上悬挂红灯笼,以及使用宝塔式建筑和杂碎字体等元素,来创造一种美国式的中国文化 [5]。
《表演唐人街》不仅是一部关于洛杉矶唐人街历史的著作,也是对美籍华人如何在美国社会中争取自身权益的深刻反思。它挑战了人们对唐人街的刻板印象,并揭示了华人社区在美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