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nypost.com
2025年5月2日和3日,多家新闻媒体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最宜步行城市排名 [1, 2]。这份榜单由市场比较机构(Compare the Market AU)等机构评估发布,综合考量了步行路线数量、公共交通便利性、降雨量、居民与生活服务设施的距离等多项因素 [1, 6]。结果显示,德国慕尼黑(Munich)凭借其卓越的步行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荣登榜首 [1, 2]。然而,以“地铁穿梭、街区奔走、行人自豪”著称的纽约市(New York City)却未能进入前十,仅排名第34位 [6]。
慕尼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于其拥有全球第二长的自行车道网络,以及高达86%的居民居住在距离无车区1公里范围内的优势 [1, 2, 6]。尽管慕尼黑的公共交通费用相对较高,但在城市安全性和医疗教育可及性方面表现突出 [1, 2, 5]。
排在第二位的是意大利米兰(Milan),它以全球最密集的自行车道网络而闻名,并且80%的居民可以在步行范围内到达基本生活设施 [1, 2]。波兰华沙(Warsaw)则以紧凑的市中心规划和低廉的交通费用位居第三 [1, 2]。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十名的城市中,欧洲城市占据了九席 [1, 2, 5]。除慕尼黑、米兰和华沙外,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法国巴黎(Paris)、西班牙马德里(Madrid)、挪威奥斯陆(Oslo)、丹麦哥本哈根(Copenhagen)和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也榜上有名 [1, 2, 5]。亚洲城市中,只有日本东京(Tokyo)成功跻身前十,位列第六 [1, 2, 5]。
其他亚洲城市也表现不俗。根据2025年2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意大利米兰位居第一,日本京都(Kyoto)、中国台北(Taipei)和台中(Taichung)也都榜上有名 [4, 7, 9, 10]。 台北人平均花11.1分钟可走到生活设施,77.3%的居民可在15分钟内到达。台中人平均花12.2分钟,71.9%人口住在“15分钟可达”范围内 [7]。
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在步行友好度方面表现欠佳。南非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因治安问题被评为全球最不适合步行的城市,仅有8%的居民住在无车区附近 [1]。希腊帕特雷(Patras)因缺乏步道设施而排名倒数第二,而美国达拉斯(Dallas)和休斯顿(Houston)则因公共设施可及性低和自行车道不足而分列第三、四名 [1]。菲律宾马尼拉(Manila)则因步道稀少、公共运输不便和高降雨量而排名第五 [1]。
这份榜单不仅为旅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反映出都市规划中宜居、健康与环保等趋势的日益重要 [2]。一个适合步行的城市,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促进当地商业的繁荣 [4, 7,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