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laotiantimes.com
2025年4月19日和21日,连续两架原计划交付给中国航空公司的波音(Boeing)737 MAX客机被退回美国。这一事件发生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引发了全球航空业的广泛关注。
据财经媒体报道,4月21日,一架原定交付中国航司的波音737 MAX飞机从位于中国浙江舟山的波音工厂起飞,经停美国关岛加油后返回了位于美国西雅图(Seattle)的生产基地。而在4月19日,一架已喷涂厦门航空(Xiamen Airlines)蓝色涂装、原计划交付厦门航空的同型号飞机,同样被退回美国。现场画面显示,这些飞机已经完成全部准备工作,但最终未能如期交付。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退货”事件背后的直接原因是近期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政府持续对华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方面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对进口自美国的大型民用客机征收高达125%的关税。在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下,中国航空公司暂时无法接收这些价格昂贵的新机,只能选择推迟或取消订单,以规避经济损失[1][2][5]。
目前,关于这两架飞机“退货”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披露。有消息称,这可能是延后交付、改变引进方式,也可能意味着彻底取消订单。一架民航客机通常价值超过一亿美元,高额关税让采购成本骤增,使得相关企业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以便灵活调整采购策略[2][5]。
此次事件对于波音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据悉,目前波音官网上仍有超过6300架飞机等待交付,而中国市场一直是其最重要的海外客户之一。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政策,不仅损害了本国企业利益,也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市场秩序[3][4]。
有分析指出,如果中方最终决定彻底取消相关订单,这些已生产好的飞机可能会转售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目前,包括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在内的一些国际航司已表示有兴趣接手这些暂停接收的波音新机[5]。但由于当前全球范围内大型民用客机供不应求,波音仍需面对产能安排与客户关系管理等多重挑战。
业内专家呼吁,中美双方应尽快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为包括民用航空在内的重要产业恢复正常合作创造条件。同时,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各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需高度重视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加强供应链管理与多元化布局,以应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