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心理师揭密 “这种人最容易被诈骗”

心理师揭密 “这种人最容易被诈骗” 微观国际 2025-05-02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诈骗存在,仍然一直有人被骗呢?甚至那些坚称自己不贪心不会上当的人,被诈骗后因为怕丢脸,不敢和身边的人说也不敢报案。来看看心理师分析,哪些人最容易被诈骗?

日本“大人的答案”网站询问心理谘商师平井绫乃女士,哪些心态或个性最容易遭诈骗,首先,“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最危险。

Q.“我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究竟,为什么会遭到诈骗呢?

A:“就算认为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中招的人,我想可以称他们为‘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这类型的人习惯以自己的信念或直觉做判断,难以对事物进行客观审视,因此遭遇诈骗的机率会提高。

尤其是高龄者,随著年纪增长,判断力下降却难以自觉或不愿面对,过度自信反而容易成为诈骗目标。”

Q.请介绍一下“容易遭受诈骗的人”与“不易遭受诈骗的人”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A:“与前述重叠,以自身经验、当下氛围或心情做判断的人,因为无法充分验证客观资讯,所以更容易中招。此外,‘过度轻信他人言论的人’也很容易遭骗,因为缺乏自己的信念或判断标准,常跟著别人走,听到看似有利的话就信以为真。

心理师揭密 “这种人最容易被诈骗”

心理师指出,过度依赖主观的人也越容易被骗。AI生成图片

同样地,‘情感诉求较易动心的人’也容易被对方牵著走,诈骗成立的机率更高。而处于‘忧郁状态’时,判断力也会下降,增加受骗风险。

相反地,不易遭受诈骗的人通常不会过度依赖主观或直觉,而是会参考各种客观资讯与建议,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自行做出判断。”

Q.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被诈骗?

A::“预防诈骗时,最重要的是‘越诱人越要小心’。例如在网络交易时,一定要详查过去的交易纪录与他人评价,最好还能先谘询他人再做决定。同时,要避免被对方的社会地位、头衔或人品所迷惑;网络上冒用他人身分非常容易,真相也难以确认。

此外,提到诈骗,很多人会联想到被要求购买高额商品,其实小额诈骗更常见,谁都有可能受害,务必保持警惕。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曾发生“口罩诈骗”,民众在诈骗网站支付口罩费用,却迟迟未收到商品;也有人在网络上看到稀缺游戏机的低价贩售,付款后才发现收到的只有空盒。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稍纵即逝的判断失误,因此千万不要抱持“我不会中招”的心态。”

近年诈骗手法多样,愈是自认“我没问题”的人愈要小心。即便平时已有警觉,也可能在一瞬间差点上当。尤其透过二手拍卖、网络平台等交易,更要谨慎操作,才能让自己安心无虞。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21850?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7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