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不断创高后,眼见早前价格回落,睇好后市的人可能是觉得是个投资机会。惟内地有人却因而误堕骗局。
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报道,近日,安徽亳州的汪先生看到黄金价格回落,打算衬低吸纳,遂是他将自己去年40.5万元(人民币‧下同)购买的江诗丹顿金表,透过二手平台以38万元出售。
交易当天,买家并未出面,只是委托一名自称鉴表师的人上门交易。汪先生初时有怀疑,但是看到对方驾驶宝马房车出现,双方交易十分爽快。岂料,3小时后,他的银行卡就全部被冻结。
警方后来表示,汪先生收到的钱涉嫌诈骗款,20万来自四川成都一名诈骗受害者,18万来自云南曲靖。
《民生大参考》联络云南曲靖警方,对方表示,案件正在调查,该笔款项确是云南受害人的资金。根据规定,要案件调查清楚后才能解冻。四川成都警方则表示,案件正在办理中。
上海爆多宗同类案件
节目报道,类似案件近半年来公开报道已有多起。3月份,浙江绍兴的小陈卖一只劳力士手表,原本收取37万多元,结果银行卡同样被冻结。警方亦指,款项是四川一个诈骗受害者转的。
新华社地方频道上海“民声直通车”报道,去年9月,有多名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时,收到的货款变“赃款”,银行卡被冻结。报道指,这电信诈骗洗钱的新方式。由于二手交易的保值品价格高、变现快,资金流转换迅速,也不易追踪。在进行交易时,诈骗分子往往表示出较强的购买意愿,往往中间还掺杂著日常聊天等内容,借由此骗取卖家信任。
“鉴表师”驾宝马到场
江先生收款后三小时,银行卡就被冻结。民生频道
江先生如今表和钱都两空。民生频道
江先生原打算用卖表的钱购入黄金。民生频道
所谓的买家往往以二手平台交易需要手续费、自己支付宝有限额、公司财务直接转账为由,获取卖家的银行卡信息,并用此银行卡作为电信诈骗资金“洗钱”的收款账户,而自己直接从卖家取走贵重物品。真实打款人实际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受骗者。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对涉风险的相关账户采取“止付”“冻结”等措施。骗子就是利用了银行卡冻结的灵敏性和时效性,将受骗者引向二手交易的卖家,自己则获取实物,再将其卖出获利,以逃脱警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