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cna.com.tw
北京,2025年4月26日 –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实施高额关税和新的港口收费政策后,中美之间的航运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市场普遍存在观望情绪,中美货运量大幅下降,但航运业内部人士认为,这一下滑仅仅是货运量的暂时延期或转移,无需过度悲观。
今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祭出高额对等关税,给市场带来震动。尽管随后宣布了为期90天的高额关税暂缓期,但中美贸易关系依然紧张,各界密切关注两国领导人如何就不断升级的关税问题进行谈判。这一系列举措已经导致中美之间的航运货运量显著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hanghai Containerized Freight Index, SCFI)已经连续两周下跌。货运代理商指出,从中国到美国的货运量减少了约40%,许多货主选择观望,等待政策走向明朗后再做决定。
长荣海运(Evergreen Marine)表示,受关税政策影响,4月份的舱位量减少了30%至40%,中国进出口量锐减60%至70%,且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的趋势并不如预期。然而,长荣海运总经理吴光辉认为,泛太平洋航线第二季度的货运量下滑只是出货时间的推迟。“货还在,就没有悲观的理由。”
吴光辉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仍然很高,长期维持高关税政策存在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施压手段。航运业的供应弹性较低,但可以通过减少空班、调整航线等方式来提高船舶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市场变化。
中菲行(Cargo Services Far East)海运副总裁林永川表示,中国至北美的船班大幅减少,但亚洲近洋航线的货运量有所增加,第一季度淡季不淡,预计第二季度将继续保持强劲。欧洲航线则因气候和港口效率问题出现拥堵,预计5月中旬前价格和货运量将保持稳定,之后有望上调运价。
在空运方面,中菲行空运总裁邱钧荣指出,受关税影响,中国至美国的空运需求也急剧下降,中国国航(Air China)、东航(China Eastern Airlines)、南航(China Southern Airlines)的货机班次大幅缩减,部分电商宣布5月起停止对美国发货,货运代理商预计美国航线的货运量将减半。不过,货运量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其他市场。
邱钧荣表示,中国电商是空运市场的主力军,目前已转向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推动亚洲各枢纽港的货运量上升,运价也随之上涨。回顾2024年,全球空运舱位供应同比增长7.4%,需求增长11.3%,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台湾第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23.4%,进口同比增长32.5%,总货运量同比增长9.4%。邱钧荣坦言,“如果没有关税搅局,今年的空运市场前景本来非常好。”
此外,美国贸易代表署(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发布了一项计划,对中国拥有和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而对中国建造但非中国运营商的船舶征收较低的费用。中菲行认为,部分船公司可能会调整航线布局,但由于有联盟船队的协调互补,整体影响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构成市场涨价的理由。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航运业正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尽管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带来了挑战,但业内普遍认为,通过灵活调整和多元化市场,航运业依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