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报道——在2025年4月30日,由于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对华关税政策的持续影响,美国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高额关税导致进口成本飙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许多小型企业正苦苦挣扎,甚至濒临倒闭。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已高达145%,中美贸易关系急剧下滑。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本意是希望刺激美国国内生产,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许多依赖中国廉价商品的小企业,如玩具店、五金店和服装店,正面临着“无处可去”(Nowhere to turn)的窘境。
《财富》(Fortune)杂志报道指出,对于美国中小企业而言,进口成本的大幅上升是致命一击。这些企业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廉价商品来维持运营,如今高关税使得这些商品价格飙升,而它们又不具备大型企业充足的资金,难以凭借自身流动资金来应对成本的大幅上涨。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玩具公司,其产品曾在北美地区超过14000家商店销售。然而,关税战使得这家公司25年来的健康增长戛然而止。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所有的生产都在中国进行,价值50万美元的三个集装箱的货品被滞留在中国,导致公司失去了美国最大零售商中的三家的总价值达1600万美元的订单。作为一家只有22名员工的小企业,他们“没有能力迅速将生产迁移到别处”,并表示关税“扰乱了公司的业务,使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公司只能维持大约4个月的时间。
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市(Lexington)一家家居装饰店店主表示,自己业务中所使用的人造花约九成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由于无法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他担心关税战会导致大量夫妻店的倒闭,导致大家“无处可去,无事可做”。
密歇根州安娜堡市(Ann Arbor)的一家茶店也面临类似问题。由于美国无法生产足够茶叶满足美国人的需求,高关税使其高端茶叶的销售面临困境,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俄克拉荷马城(Oklahoma City)的一家汽车配件制造商,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就开始寻找中国之外的供应商,但过程并不顺利。他们不得不承担关税导致的额外成本,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了成本。关税不仅没有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反而损害了美国经济的竞争力。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特朗普政府也做出了一些妥协。据新华社报道,特朗普总统于4月29日签署公告,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这一补偿用于抵消美国组装的汽车零部件的部分关税,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格的3.75%。然而,这一措施对于缓解小企业的困境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酵。航运需求的减少导致运输收入下滑,卡车运输和物流行业可能面临大规模裁员,这将进一步拖累美国国内经济。此外,由于中国是众多产品类别向美国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高关税导致商品供应受限,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者开始削减开支,对经济造成更为广泛的负面影响。
美国零售、汽车、航空、科技企业也纷纷预警业绩波动。社交媒体公司Snap(Snap)由于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波动,拒绝透露第二季度收入指引,导致股价重挫。宝洁(Procter & Gamble)、联合利华(Unilever)等零售巨头也纷纷警示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面对困境,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出路。广东万圣科技有限公司(Guangdong W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将滞留在港口的货物转为内销,通过电商直播和联系主流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广东丰顺恒大光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Guangdong Fengshun Hengda Guang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抓住新能源车市场爆发的机遇,积极拓展新业务。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美国小企业依然在努力求生。然而,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这些小企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为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可预测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