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calgaryherald.com
2025年5月16日,在加中关系因电动汽车(EV)关税问题持续紧张之际,各方专家呼吁加拿大政府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措施,以化解危机,变挑战为机遇 [3]。
事件背景:加拿大去年秋季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此举引发了中方的反制,对加拿大的油菜籽、海产品和猪肉等产品加征关税,严重打击了依赖中国市场的加拿大西部农民和渔业 [3]。
局势分析:面对日益升级的紧张局势,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进行徒劳的贸易战,还是采取务实的谈判来缓解加拿大西部的危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建立自主的电动汽车产业 [3]?
各方观点:
一些评论员认为,渥太华坚持维持关税,声称是为了“保护就业”和对抗中国“不公平的补贴”是站不住脚的 [3]。
他们指出,加拿大电动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从中国的进口。即使是特斯拉(Tesla)这样的公司,也依赖上海的生产 [3]。
问题的根源在于加拿大缺乏在全球竞争的基础设施、供应链和统一的政策 [3]。关税反而成了政治上的替罪羊,转移了渥太华在培育创新方面失败的责任 [3]。
另一方面,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Canadian Vehic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金斯顿(Brian Kingston)表示:“我们绝对不能通过允许这些车辆进入市场来破坏我们自己的工业基础” [5]。
战略机遇:
专家建议,加拿大可以与北京重新谈判电动汽车关税,以换取中方在农业方面的让步,从而缓解加拿大西部的危机 [3]。
此举既能缓解农业困境,又能表明外交上的务实态度。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可以加速加拿大的绿色转型 [3]。
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专长可以加强加拿大的国内供应链,为魁北克(Quebec)和安大略(Ontario)省创造就业机会 [3]。
地缘政治考量:
减少对美国依赖的呼吁需要转化为行动。在中国和西方之间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加拿大可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3]。
结论:
重新开启与中国就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并非妥协,而是一种战略需要。经济孤立和各省的不满只会让加拿大在自酿的风暴中漂泊 [3]。通过与中国合作,加拿大可以化解贸易争端,同时促进其经济和环境目标。
本田汽车公司(Honda Motor Company)宣布,鉴于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将在加拿大暂停约1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及电池大型生产基地的投资计划 [9]。
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最终税率高达106.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