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globaltimes.cn
2025年4月18日晚,由国家电影局(China Film Administration)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与北京市人民政府(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届电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创新举措,全面展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实力和广阔前景。[1][2][3][5]
本届主竞赛单元“天坛奖”(Tiantan Award)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有15部影片入围,将角逐最佳影片等十项大奖。这些作品涵盖社会历史、个人命运等多元题材,体现出世界范围内人文关怀与艺术创新,为全球观众带来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3][5]
作为对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致敬,本次开幕式以短片形式回顾了中外影史发展历程,并向为世界影像艺术作出贡献的先驱们致敬。2025年也被定为“中国电影消费年”(Year of Chinese Film Consumption),旨在通过一系列惠民活动激发观影热情,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3][4][5]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仪式上,国家电影局宣布将在全年推出不少于10亿元观影优惠补贴,并联合铁路、民航、邮轮等行业打造“跟着电影游中国”“跟着电影去旅游”等主题活动,通过跨界合作不断拓展中国影视消费场景。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将观影纳入工会经费支出范围,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联合中国银联(UnionPay)推出首张“龙标”主题信用卡,实现“电影+金融”的深度融合。[3][5]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还创新设立了“北京电影生活节”(Beijing Film Life Festival),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多业态资源,在京津冀地区33家核心影院及剧院放映约900场次近300部优秀中外影片,为市民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四场核心论坛和五场大师班,则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制片人及学者,共同探讨全球影视产业的新趋势、新机遇。[3]
业内人士认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不仅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票仓的重要地位,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原创力量在全球影视舞台上的崛起。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以及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影视内容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广影响力迈进。未来,中国将继续通过开放包容的平台,与全球同行携手推动世界影视艺术繁荣发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