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逝世后,全球天主教界将目光聚焦于即将到来的教皇选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的两名枢机主教,弗朗西斯科·莱奥(Francesco "Frank" Leo)枢机和托马斯·科林斯(Thomas Collins)枢机,将有资格参与这次重要的选举,他们的选择或将对天主教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教皇方济各于本周一逝世,享年88岁。他于今年二月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后发展为双侧肺炎。多伦多的天主教社群纷纷举行祈祷仪式和纪念活动,缅怀这位前教皇。弗朗西斯科·莱奥枢机邀请当地社群为教皇方济各祈祷,并称赞他自2013年以来,以爱心引导信徒,成为和平、希望与爱的全球大使,其谦逊、同情心以及对穷人和边缘人群的关怀,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多伦多总教区(Catholic Archdiocese of Toronto)三月确认,莱奥枢机和荣休总主教科林斯枢机均有资格参加选举。加拿大共有四位枢机主教有投票权,另外两位是来自魁北克(Quebec)的杰拉尔德·拉克鲁瓦(Gérald Lacroix)枢机,以及在梵蒂冈(Vatican)工作的米歇尔·切尔尼(Michael Czerny)枢机。
所谓教皇选举秘密会议(Conclave),是指枢机主教们聚集在梵蒂冈城(Vatican City),进入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秘密投票选举新教皇的仪式。按照传统,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有投票权,并需宣誓保密。莱奥枢机现年53岁,科林斯枢机78岁,均符合参选资格。一旦进入选举会议,他们将被禁止与外界联系。只有当有候选人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时,才能选出新教皇。如果经过多次投票仍未达到这一比例,选举将持续进行,直到第33轮投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教皇选举的枢机主教团构成更加多元化,这是教皇方济各的重要遗产之一。他任命了来自遥远国家的枢机主教,这些地区此前从未有过“教会王子”(Princes of the Church)。这种多元化使得预测下一任教皇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枢机主教彼此并不熟悉,尚未形成明确的投票阵营。
由于缺乏明显的领先者,本次教皇选举中,“造王者”(Kingmakers)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他们可能本身并非教皇候选人(Papabile),但能够团结其他枢机主教的选票。其中包括纽约(New York)总主教蒂莫西·多兰(Timothy Dolan)枢机、德国(German)枢机莱因哈德·马克思(Reinhard Marx)以及刚果(Congolese)金沙萨(Kinshasa)总主教弗里多林·安邦戈·贝松古(Fridolin Ambongo Besungu)枢机,后者同时也是非洲主教会议(African bishops' conference)的主席。
除了候选人的资历和政治立场,枢机主教们还将考虑一些实际问题:选择一位60多岁的教皇,可能意味着他将执掌教廷20多年;选择一位来自教会充满活力和增长的地区(如亚洲或非洲)的教皇,可能会给梵蒂冈以意大利人为主的官僚机构带来更大的变革;选择一位相对不为人知的教皇,则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据教会历史学家阿尔贝托·梅洛尼(Alberto Melloni)表示,由于教皇方济各在去年12月任命了20位新的枢机主教,这些来自阿尔及利亚(Algeria)、阿根廷(Argentina)、澳大利亚(Australia)等地的枢机主教可能彼此并不熟悉,使得选举结果更具悬念。
目前,一些被认为是领先的候选人包括:现任国务卿(Secretary of State)皮埃特罗·帕罗林(Pietro Parolin)枢机,他是梵蒂冈的二号人物,与所有枢机主教都很熟悉;以及路易斯·安东尼奥·塔格莱(Luis Antonio Tagle)枢机,如果当选,他将成为首位亚洲教皇。
最终,谁将成为新任教皇,以及他将带领天主教会走向何方,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多伦多的两位枢机主教将在这次历史性的选举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