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曾经闪耀着光芒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如今正变得黯淡。由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开始实施的严格签证政策、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大幅下降,对美国教育行业及相关投资者产生了广泛影响。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中国留学生人数锐减47%。尽管2025年初略有回升,但长期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签证危机:日益增大的壁垒
特朗普政府对签证的打压毫不留情。截至2025年初,中国学生签证的拒签率飙升至十年来的最高点,达到41%。仅2024年,就有超过1300名学生失去了签证身份。更甚的是,2025年3月提出的《阻止中国共产党签证法案》(Stop CCP VISAS Act)甚至提议禁止所有中国学生签证,理由是担心间谍活动。这些政策制造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例如,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报告称,有学生因轻微违规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而受到针对。
针对签证撤销的法律挑战越来越多。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和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等高校的学生提起诉讼,认为签证撤销违反了正当程序。然而,美国政府的立场依然坚定。正如一位原告所言,“美国正将其大学变成中美冷战的战场。”
关税和贸易战:双重打击
虽然关税并非直接针对大学,但其间接影响不容忽视。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245%的关税,导致北京方面对美国进口商品采取125%的报复性关税。这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提高了依赖进口材料的大学的成本。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中国学生入学人数下降了25%,而2025年初印度学生入学人数下降了28%。各大学正在努力实现学生来源多元化,但没有哪个单一地区可以取代中国曾经占据的主导地位。
关税还加剧了通货膨胀,进一步挤压了大学的预算。例如,建筑材料和实验室设备等必需品的价格大幅上涨。这迫使一些大学削减奖学金、推迟基础设施项目,并提高学费,使得留学美国的成本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更加难以承受。
学生的选择:多元化的留学目的地
面对美国日益收紧的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留学目的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的大学都受到了中国学生的青睐。此外,随着中国国内大学的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内深造。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本土大学声誉的不断提升以及研发资金的增加,使得中国教育机构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此外,包括意大利和加拿大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因其开放的签证政策和稳定的学术环境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学生。
对美国的影响:经济损失与人才流失
中国留学生人数的下降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计,中国学生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140亿美元。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大学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收入缺口。
更重要的是,中国留学生的减少也可能导致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人才流失。中国学生一直是美国STEM领域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离开可能会削弱美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竞争力。
结论:漫长的复苏之路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学生入学人数下降了47%。尽管2025年初的3.28%的回升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总体趋势依然是下降的。签证拒签、关税引发的通货膨胀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削弱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各大学面临着每年40亿美元的收入缺口,单靠多元化努力无法填补这一缺口。随着中国政府鼓励学生选择其他留学目的地,以及中国家庭对政治风险的担忧,中国作为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
对于那些依然怀揣“美国梦”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仔细权衡各种风险和机遇。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大学也需要反思其政策,并采取措施重建与中国学生的信任关系,以确保美国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中央电视台(CCTV)报道,特朗普政府表示,正在恢复数千名最近被突然终止合法身份的美国外国学生的学生签证注册。但是,美国政府取消逾千名国际学生签证或合法身份一事持续发酵。 4月18日,超过100名受影响国际学生联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合法身份并阻止美政府继续实施该政策。
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就职当天曾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国务院列出“审查和筛查信息不足的国家,以部分或全部暂停这些国家公民入境”。 美国媒体3月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43个国家的公民实施签证限制。 3月下旬,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表示,已有超过300个签证被撤销,“主要是学生签证,一些是旅游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