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在距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一百天之际,美中关系持续紧张。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于,特朗普政府是否低估了中国(China)的实力,以及北京(Beijing)是否已充分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贸易战升级与反制
特朗普政府上任伊始,便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贸易政策。4月9日,美国宣布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至125%。作为回应,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11日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也升至125%,与美国对等。中国财政部表示,即使美国继续提高关税,对中国市场而言已无经济意义,将不再跟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Mao Ning)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毛泽东主席1953年在朝鲜战争(Korean War)期间的讲话视频,引用了“不怕挑衅”的言论,暗示中国已做好应对冲突的心理准备。
不断升级的关税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分析指出,美国对华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0.2%。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的首席执行官谢恩·史密斯(Shane Smith)表示,由于北京的反制关税,中国已不再是美国猪肉的主要市场。
战略竞争与系统性对抗
美中关系正从战略竞争转向系统性对抗。两国在贸易、技术创新和地缘政治等领域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采取措施应对中国对其利益构成的直接挑战,包括遏制中国的侵略、打击其不公平贸易政策、应对恶意网络活动以及解决芬太尼前体的全球贩运问题。
中国同样采取了坚决的立场。除了经济反制外,中国还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争端解决机制,正式对美国提出申诉。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媒体的措辞也日趋强硬。《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强调“中国不愿打仗,但也不怕打仗”。
文化与教育交流受限
除了贸易领域的对抗,两国在文化和教育交流方面也面临挑战。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首个留学预警,提醒学生谨慎评估赴美留学的风险。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了旅游提示,提醒中国公民关注双边关系紧张以及美国国内的安全状况。这些举措旨在减少两国人员交流,进一步加剧了脱钩的趋势。
签证拒签率上升以及学生签证被撤销等问题,导致中国发布了针对计划访问美国的学生和公民的旅行警告,从而导致教育和旅游相关的交流急剧减少。
中国国内的应对与准备
尽管面临经济挑战,但中国公民似乎对国家长期主权和民族自豪感充满信心。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至4.9%,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4.5%。青年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达到16.9%。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外部压力。高级经济官员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北京对经济的支持以及应对关税影响的能力。中国还加强了对战略重要矿产出口的限制,这些矿产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品。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背后,是对长期以来美中贸易关系失衡的担忧。特朗普认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占了美国的便宜,并希望通过提高关税来重振美国国内制造业,并将就业岗位带回美国。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可能适得其反。加征关税不仅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并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
美中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政策和中国坚定的回应,使得两国关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北京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将对未来的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双方需要保持沟通和对话,以避免误判和冲突,并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