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5月14日 – 为全面提升国家科技自主自强能力,中国政府今日宣布将大幅加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由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更有力的金融手段,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 4, 5]。
这份题为《关于促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提出了15项具体措施,涵盖了风险投资、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等多个方面 [4, 5]。 政策组合拳直指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融资难题,力求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2, 3, 4, 6]。
政策亮点:
1. 加大对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Scale Up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其成长壮大 [2, 4]。
2. 充分发挥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 中国将充分利用国家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鼓励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科技创新再贷款等 [3, 4]。
3. 优化企业上市机制: 中国将利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优先支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公开上市 [2, 6]。
4. 鼓励外商投资: 通过放宽股权和风险投资准入规则,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QFLP)试点计划和跨境融资渠道,鼓励外商投资国内科技企业 [2, 6]。 同时,支持科技公司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海外上市 [2, 6]。
5. 信贷支持升级: 金融监管机构将在银行体系内建立专门机制,识别并支持科技型企业。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尤其是在创新活动集中的地区 [2]。
6. 财政政策助力: 充分利用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有效落实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相关税收政策 [4]。
构建“新质生产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政策调整还将着力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并发展官方所谓的“新质生产力” [2]。 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PBC)将与地方政府和市场化信用增进机构合作,通过联合担保等多种信用增进措施,分担部分违约风险,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技创新债券 [3]。
市场反应: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是中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技术竞争中,将金融资源与国家创新目标相结合的最新尝试 [2, 6]。 预计新政策将为中国科技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进入中国科技创新领域 [2, 4, 6]。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以及通过金融手段赋能科技发展的坚定决心。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