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halifax.citynews.ca
在美中持续升级的贸易战中,一种独特的中国美食——象拔蚌(Geoduck)不幸成为了牺牲品 [1, 3]。这种原产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蛤蜊,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鲜美的味道,长期以来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1]。然而,由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时期开始的贸易摩擦持续至今,象拔蚌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1]。
对于苏夸米什部落(Suquamish Tribe)的成员约书亚·乔治(Joshua George)来说,潜入萨利希海(Salish Sea)寻找象拔蚌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1]。自欧洲人抵达之前,乔治的祖先就一直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潮间带收获象拔蚌。近年来,随着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90%的象拔蚌出口到中国,它已成为一种利润丰厚的美国海鲜出口产品 [1]。
然而,这场贸易战对整个手工采 harvest 象拔蚌的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华盛顿州的潜水员失业,西雅图(Seattle)的出口商失去业务,而中国的爱好者则减少了这种珍贵蛤蜊的供应 [1]。乔治表示:“这是24年来我第一次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工作,或者我是否必须找另一份工作,或者我们该怎么办。”[1]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关税为驱动的与中国的经济纠纷可以追溯到他的第一个任期,并在几周内于2月份迅速恢复 [1]。 截至4月,特朗普对中国征收了至少145%的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国征收125%的报复性关税 [1]。 美国高级官员定于本周末在瑞士(Switzerland)与一个高级中国代表团会面,这是自最新关税实施以来两国之间的首次重大谈判,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谈判将走向何方 [1]。
象拔蚌重约2磅,在当地文化中根深蒂固,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长青州立大学(Evergreen State College)的吉祥物 [1]。 这种肉质软体动物最适合被描述为又甜又咸,在西部通常被切成生鱼片,而中国消费者则喜欢在炒菜或火锅汤中咀嚼 [1]。 关税前的价格在餐馆中高达每磅100美元,因此这道菜通常是为中国新年之类的特殊场合保留的,或是为了庆祝商务聚会 [1]。
象拔蚌进口市场近年来已经面临需求疲软的问题,原因是中国经济难以恢复疫情后的增长势头 [1]。 虽然关税只是加剧了华盛顿州象拔蚌销售商的困境,但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美国的贸易战无意中促进了加拿大(Canada)的象拔蚌业务,与美国125%的关税相比,加拿大面临的中国关税仅为25% [1]。 美国华盛顿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 province)是野生象拔蚌自然生长的两个主要地区,可供商业采 harvest [1]。
与具有长期保质期和现有库存的其他产品不同,贸易战对娇嫩的象拔蚌产生了直接的直接影响,这些象拔蚌在采 harvest 的当天就被活运 [1]。 苏夸米什海鲜(Suquamish Seafoods)总经理吉姆·布尔(Jim Boure)说:“整个市场,每个人都不得不停止。”[1] “我们开始接到买家的电话,说订单被取消了。”[1]
几十年来,两国之间的业务往来良好,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对数量有限的产品的需求 [1]。 这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且受到严格监管的采 harvest ,因为潜水员必须下到水面以下几英尺才能挖掘到它们 [1]。 加拿大水下采 harvest 者协会(Canada's Underwater Harvesters Association)主席詹姆斯·奥斯汀(James Austin)说:“他们喜欢它尝起来像大海的味道。”[1]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产品。这完全是关于狂野的海岸线。这确实很有声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