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1news.co.nz Switzerland's Economy Minister Federal Councillor Guy Parmelin, left, shakes hands with Chinese Vice Premier He Lifeng, right.
2025年5月10日,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美国和中国的高级官员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关税谈判 [2, 3, 6]。此次会晤旨在缓和两国之间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寻求为全球经济带来一丝希望 [2, 3]。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领的中方代表团进行了会谈 [2, 3]。尽管双方达成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外界普遍期望两国能够削减此前相互加征的大规模关税 [2]。这一举措有望缓解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依赖美中贸易的太平洋两岸企业的压力 [2]。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个月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45%,中国随即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125%的关税作为回应 [2, 3]。如此高的关税实际上等同于两国互相抵制对方的产品,严重扰乱了去年高达6600亿美元(约合1.1万亿新西兰元)的双边贸易 [2]。
就在日内瓦会谈开始前,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暗示,美国可能会降低对华关税,并表示“80%的关税似乎是合适的!这取决于斯科特(Up to Scott)!”[2, 4, 6]。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re)中国项目主任孙韵指出,这将是何立峰副总理和贝森特财长之间的首次会谈 [2]。她对日内瓦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表示怀疑,但认为“最好的情况是双方同意同时缓和关税”[2]。她补充说,即使是小幅削减关税,也将发出积极的信号,“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2]。
自今年一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总统积极利用关税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武器 [2, 6]。例如,他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了10%的关税 [2, 6]。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最为激烈 [2, 3]。他对华关税包括一项旨在向北京施压,要求其加大力度阻止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流入美国的20%的关税 [2, 3]。其余的125%的关税则源于特朗普总统第一个任期内与中国产生的一项争端,这意味着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总额可能超过145% [2, 3, 4]。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表示担忧 [2]。这些行为包括强迫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交出商业机密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利用政府资金补贴国内科技企业,以及直接窃取敏感技术 [2]。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2]。经过近两年的谈判,美中两国于2020年1月达成了一项所谓的“第一阶段协议”[2]。美国当时同意不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而中国则同意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 [2]。诸如中国政府补贴等棘手问题则被留待未来谈判解决 [2]。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Ngozi Okonjo-Iweala)表示,她对会谈表示欢迎,并称其为“朝着缓和局势迈出的积极和建设性的一步”[4]。瑞士总统卡琳·凯勒- Sutter(Karin Keller-Sutter)也表达了乐观的看法 [4]。
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会谈的主要目标可能不是达成一份贸易协议,而是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瑞士信贷银行(Swissquote Bank)高级分析师Ipek Ozkardeskaya表示,她认为本次会谈达成积极成果的可能性为60%,消极成果的可能性为40% [5]。她还表示,即使双方同意在谈判期间暂停征收关税,也无法确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