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globenewswire.com
北京,2025年4月30日 – 一件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瑰宝——楚帛书(Chu Silk Manuscripts),目前藏于美国(United States)。近日,各界人士再次呼吁,这件珍贵文物应尽快归还中国。
楚帛书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42年的冬季。在湖南省长沙市(Changsha, Hunan Province)的一座古墓中,盗墓者们发现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漆器、青铜剑以及一些丝绸制品。他们将这些文物卖给了一位古董商唐健泉(Tang Jianquan)。盗墓者随意地将一个装有丝绸碎片的竹筒作为赠品送给了唐健泉,而这块丝绸正是后世闻名的子弹库楚帛书(Chu Silk Manuscripts from Zidanku)。
子弹库(Zidanku)是长沙市郊的一个弹药库,也是楚帛书的出土地点。楚帛书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00年,比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还要早一个多世纪。帛书上记载了早期的中国宇宙观和祭祀仪式,其复杂的文字、精美的图画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一件举世无双的文物。
当时,唐健泉并未意识到这块丝绸的重要性。后来,当地的一位古董商蔡季襄(Cai Jixiang)买下了这批文物,并十分珍视这些帛书。即使在战乱时期逃难,蔡季襄也随身携带。1946年,蔡季襄带着帛书来到上海(Shanghai),希望能用红外线摄影技术来辨认已经褪色的文字。在那里,一位名叫约翰·哈德利·考克斯(John Hadley Cox)的美国收藏家正在上海积极收购中国文物。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的李零(Li Ling)教授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来追溯这件文物的曲折经历。他通过详尽的研究,重建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明目前藏于史密森尼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的帛书正是子弹库楚帛书。蔡季襄和考克斯之间的信件进一步揭露了帛书被转移的真相。在信中,蔡季襄恳求考克斯来上海,并要求支付剩余的9000美元帛书款,但最终未能如愿。
在2024年6月于青岛(Qingdao)举行的“殖民语境下被掠夺文物的保护与返还国际会议”上,芝加哥大学(UChicago)的夏德安(Donald Harper)教授提供了一项关键证据:考克斯1946年用来存放帛书的盒子的原盖子。盖子上带有原始标签和收据记录,与李零教授记录的1946年至1969年间帛书的存放时间相符。夏德安教授表示:“博物馆馆长、文化机构和政府都应该清楚,子弹库楚帛书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国。”
目前,该博物馆的网站将这件文物列为“匿名捐赠品”,并标明“正在进行来源研究”。网站也引用了李零教授的著作,承认其研究的合法性。从蔡季襄与考克斯签订的合同,到他们之间的通信,从李零教授对帛书在美国经历的记录,到赛克勒(Sackler)家族未完成的愿望——所有证据都表明,楚帛书理应归还中国,不应再拖延。经过近八十年的流离失所,这件国宝必须回到故乡。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也就此事进行了报道,并采访了相关学者,呼吁美国尽快将楚帛书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