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多家外资企业纷纷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加快本土化运营,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尽管全球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依然不减 [2, 6]。
近日在海南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Consumer Products Expo,简称“消博会”)上,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消博会这一平台,开发更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 [4, 5, 7]。消博会是中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被誉为全球消费精品的年度盛宴 [4, 5, 7]。
泰国天丝集团(TCP Group)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曾森鸿表示,中国能量饮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强劲 [4, 5, 7]。2024年,天丝集团在消博会上首次展出国内首款瓶装红牛能量饮料,该产品现已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 [4, 5, 7]。
特斯拉(Tesla)已连续五年参展消博会,今年集中展示了人形机器人Tesla Bot、赛博越野旅行车等新品与重磅技术 [4, 5, 7]。其中,针对中国用户反馈研发的特斯拉焕新Model Y首次亮相消博会,并将成为2025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主打车型之一 [4, 5, 7]。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市场是特斯拉的必选项,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已形成涵盖整车生产、研发、销售、服务、储能等在内的完整业务体系,整车零配件本土化率超过95%;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持续向全球输出中国制造;今年2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进一步拓展了特斯拉在中国的“能源+制造”生态链 [4, 5, 7]。
跨国品牌企业普遍认为,深耕本土市场不仅是出于市场规模的战略选择,更是对中国消费者创新需求的精准响应 [4, 5, 7]。越来越多的跨国品牌企业开始主动关注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持续加快本土化运营,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加长远和深入的合作 [4, 5, 7]。
博柏利(Burberry)大中华区总裁张允馨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全球高端消费的潮流和理念,也对跨国品牌提出更高要求:即如何深度对话本土文化,在产品和营销活动中展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4, 5, 7]。她表示,希望通过消博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消费者的联结,洞察市场发展趋势、共同探索新的合作 [4, 5, 7]。
OSIM傲胜(OSIM)(中国)品牌营销副经理周曼妮表示,自首届消博会后,OSIM傲胜在海口开设了海南首家直营门店。OSIM傲胜每年都将最前沿的科技与产品带到消博会现场,一方面希望通过“首发首秀全球新品发布”舞台展示研发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展位与多元观众互动,获取第一手消费需求与使用体验反馈,为品牌的本土化市场布局提供参考 [4, 5, 7]。
DFS迪斐世(DFS)中国区总裁刘行淑表示,中国消费者有旺盛的购买力,对奢侈品的需求并未降低 [4, 5, 7]。她透露,三亚已跃居中国奢侈品消费第三大城市,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海南市场的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4, 5, 7]。作为DFS迪斐世全球战略的重要布局之一,DFS迪斐世亚龙湾项目于2024年签约落地三亚,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1600万至1800万游客 [4, 5, 7]。
德国汽车电子巨头弗吉亚海拉(Forvia Hella)的中国区电子业务集团执行副总裁白彬艺表示,公司将加速芯片采购和应用在中国的本土化 [2]。虽然他们去年就开始尽可能多地使用中国生产的芯片,但这种本土化将在未来几年显著加速 [2]。
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华南分会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展望2025年,76%的受访外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再投资,其中74%的美国企业计划再投资,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6]。
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增加在华产能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而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扩张也是为了服务区域或全球市场 [3]。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中国德国商会(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分别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6%的英国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92%的德国企业将继续在华运营、超过一半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投资 [11]。
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强大的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和促进国内消费的积极政策,帮助相关美国企业实现了强劲的销售增长 [6]。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将继续为美国企业提供巨大的增长潜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