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time.com
华盛顿/北京——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后,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自2025年初以来,两国在贸易、科技和地缘政治等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然而,在看似剑拔弩张的氛围下,一些分析人士开始预测,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在对华政策上率先做出让步。
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达145%的关税,中国也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这场贸易战已经对两国经济都造成了显著影响,全球供应链也受到了冲击。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企业利润下滑,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尽管特朗普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必须回到谈判桌前”,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可能难以长期维持目前的强硬立场。一方面,高关税已经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实际损害,引发了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不满。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似乎已经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准备,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时代周刊》(TIME)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可能会率先“眨眼”。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寻求与中国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并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也暗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可能会“缓和”。
当然,中美之间达成协议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两国在贸易、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其次,特朗普政府的决策风格难以预测,其对华政策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此外,中国政府也需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不太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尽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达成妥协的空间。例如,中国可以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而美国则可以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放松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出口限制。双方还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中美之间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但与此同时,彭博社(Bloomberg)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正在考虑暂停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包括医疗设备、乙烷和飞机租赁)征收125%的关税。这或许表明,双方都在为未来的谈判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中美关系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国之间的博弈将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抗还是合作,中美都需要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