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5月4日) 在娱乐和旅游消费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现场音乐演出行业,特别是演唱会和音乐节,正在迅速扩张,成为服务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2, 3]。
在融金色的日落天空下,空气中弥漫着渤海的海风气息。赵思思(Zhao Sisi)笑着调整着她闪闪发光的头带,她的朋友们从北京赶来,与她在天津东疆港举行的泡泡沸腾音乐艺术节(Bubbling & Boiling Music and Art Festival)相聚 [2]。
“这是我和我最好的朋友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工作繁忙时我很少见到他们——我们可以一起欣赏我们最喜欢的歌手,”这位天津居民赵思思说。预订了为期三天的通行证和附近的酒店后,28岁的顾成博(Gu Chengbo)和他的女朋友在一个临时按摩摊位的沙发上放松身心,周围是弹出式商品摊位和街头食品摊贩 [2]。
“我来这里是为了五一假期(May Day holiday),没有什么让我失望——无论是音乐、食物、住宿还是娱乐设施,”他告诉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记者 [2]。
灿星文化(Sparkle Live Entertainment Co., Ltd)首席执行官张崇硕(Zhang Chongshuo)表示,音乐节的主要观众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其中女性观众高达70%,外地观众约占70%。张崇硕强调,这些参与者被吸引到活动中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反映了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消费 [2]。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Performing Arts)的数据显示,2024年超过1万人的演唱会数量同比增长84.37%,成为中国演出市场票房表现最突出的类别 [2]。中国旅游研究院(China Tourism Academy)的研究员韩元军(Han Yuanjun)表示,到目前为止,以演唱会和音乐节为主导的中国现场音乐演出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并带动了食品、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和娱乐等12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2]。
韩元军指出,这在全面推动一个城市或目的地的软实力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在中国政府3月发布的关于增加消费的特别举措的最新计划中,政府承诺扩大文化、体育和旅游方面的消费。根据该计划,将优化商业演出的审批流程,并在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可供出售的门票数量 [2]。
行业专家表示,五一假期通常是举办音乐节的高峰期,一张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的音乐节门票可以带动主办城市约7至8元人民币的消费,包括酒店、餐饮和购物 [2]。
各地政府也加大了鼓励音乐演出活动的力度,以刺激消费增长。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Sichuan Province),2025年引进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的组织单位,将根据总售票数量和销售收入获得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中国南方的东莞市(Dongguan)在假期期间充分利用草莓音乐节(Strawberry Music Festival)的首秀,推出了500多项文化活动和六条旅游线路,将音乐节的热潮转化为经济效益 [2]。
央视网(CCTV.com)消息称,除了体育赛事外,演出市场也在不断升温 [9]。很多人跨越城市,只为亲身体验一场视听盛宴。各种演出“花样上新”,演出市场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9]。
上海华人演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洪迪(Hong Di)表示,音乐演出市场发展应从“流量依赖”转向“长效生态”,推动消费者实现从“为明星买单”到“为体验消费”的观念转变 [8]。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文旅融合正推动演出市场迈向新高度,为优质内容的落地与传播开辟了新空间,演出产业要通过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借助旅游场景触达更广泛群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