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advox.globalvoices.org
香港—— 在世界新闻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前夕,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于2025年5月2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香港的排名较去年大幅下跌,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 7, 12]。
根据该指数,香港在180个国家及地区中位列第140位,相较去年的第135位再次下滑,并且首次跌入“状况恶劣”(very serious)的红色警戒级别 [2, 3, 7]。这一评级意味着香港的新闻自由状况已经与中国、朝鲜、伊朗等国为伍 [7]。同时,这也是自2002年该指数设立以来,香港首次进入这一最差评级 [6]。
无国界记者组织指出,香港新闻自由的恶化体现在多个方面 [3, 5, 6, 7, 15]:
1. 政治环境持续恶化:自《香港国安法》(National Security Law, NSL)实施以来,香港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对新闻自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2, 7]。
2. 法律框架日益收紧:《维护国家安全条例》(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Ordinance),俗称“23条”,的生效进一步收紧了法律框架,使得媒体的运作空间受到严重限制 [2]。
3. 经济压力不断增加:经济上的脆弱性使得新闻机构更容易受到来自广告商、政治势力以及媒体所有者的压力,从而损害了新闻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 8]。
4. 记者面临多重威胁:监禁、骚扰、网络暴力、行政压力、监控以及缺乏财务保障等,构成了香港记者每日面临的严峻现实 [2, 3]。
5. 自我审查现象普遍:为了保护新闻机构和工作人员,记者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审查,避免触及可能导致起诉的敏感话题 [2]。
无国界记者组织亚太区专员白奥兰(Aleksandra Bielakowska)表示,香港的新闻自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倒退 [3, 6, 7, 15]。她指出,在短短五年内,香港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亚太地区新闻自由灯塔的地位,并且越来越像中国大陆 [2, 3, 15]。
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及了《立场新闻》(Stand News)两名前总编辑钟沛权(Chung Pui-kuen)和林绍桐(Patrick Lam)因“煽动罪”被判刑的事件,认为这是自1997年英国将香港移交给中国以来,首例针对媒体的煽动案件 [3, 5]。
香港新闻界的寒冬也导致大量记者选择离开 [2, 3, 6, 7]。一部分记者移居海外,并在台湾、英国等地建立新的媒体机构,继续进行流亡报道 [2, 3, 6]。然而,这种流亡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他们仍然面临着跨境镇压以及经济和社会问题 [2]。
尽管香港新闻自由持续恶化,香港特区政府仍然表示,新闻自由受到《基本法》(Basic Law)的保障 [3]。然而,批评者认为,实际情况与政府的说法相去甚远 [22]。
香港新闻自由的倒退,不仅对香港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使得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6]。国际社会呼吁香港政府尊重并保护新闻自由,确保香港的媒体能够独立、自由地进行报道 [3, 12, 13]。